“游戏大转盘开始喽!”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的孩子们自主地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徜徉在各个游戏区域里。“蝴蝶美工坊”最是热闹,“我要做个装菊花的香囊送给奶奶,菊花可以明目呢”“送个薰衣草的给妈妈吧,经常加班可以助眠”……服务员耐心推荐,客人们满意离开。做香囊、送香囊成为孩子们对健康的美好祝愿。“民间游戏场”里的孩子们正挥洒着汗水合力进行着“龙舟赛”,小鼓手敲打着锣鼓,伴着鼓声每一名队员挥动双臂、用力蹬地,齐心协力奔向终点!陀螺、万花筒、竹蜻蜓、套圈……探索体验传统民间玩具的别样乐趣;“小吃店”“小剧院”……这就是十四幼孩子们在民俗节日课程中每周翘首以盼的跨班民俗游戏活动。民俗节日课程让民俗之美以其独有的样态滋养着每个孩子,即在幼儿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同时,民族文化也滋养幼儿的身心,实现发展幼儿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十余年坚持以传统民俗节日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卓有成效。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是经过“浸润”而实现的,像液体一样渐渐渗入,留下痕迹,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影响,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幼儿感受和体验就是“浸润”的过程,即在尊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在现代幼儿心中埋下“中国根”,使其具有中国情、中国心。
中秋节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中秋节的传说”,惊叹后羿射下9个太阳拯救百姓,使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发出“后羿真是英雄”的赞叹,由此,关于“英雄”的话题成为新的关注点。一方面孩子们体验着做月饼、吃月饼、一起过中秋的传统习俗,体验共享、团圆的美好。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幼儿在“寻英雄”—“识英雄”—“敬英雄”—“学英雄”的系列活动中支持着儿童的深度学习。“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西昌凉山木里县的救火英雄战士、北师大黄文秀阿姨、女排阿姨等英雄走进孩子的生活,成为崇敬的对象。临近中秋节,为英雄送上象征团圆的月饼和美好祝福便成为孩子们强烈的中秋心愿,“航天英雄梦”的讨论、策划和进行,给予孩子们将中国航天梦与团圆祝福紧密联系的机会,扩展了分享的美好,实现了价值升华。
可见,成都十四幼儿园的传统节日教育抓住了每个民俗节日的核心文化价值点,以“玩”为体验方式,把民俗与“玩”的活动融合起来,为幼儿快乐体验民俗文化创造活动“盛宴”。将民俗节日作为一个完整过程进行,节前(认识、酝酿情感)—节中(表达情感、达到高潮)—节后(积淀、回味情感),以这样的过程促进幼儿获得有关传统文化的整合经验,让民俗节日对幼儿产生持续的影响,留下深深的烙印,逐步形成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级示范园、成都市一级一等幼儿园,荣获成都市“托幼工作先进集体”“市巾帼示范岗”“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以及教育部门园长培训教学实践基地、成都市园长发展基地等称号,实现着“中国底色、多彩童年”的办园理念。
走出幼儿园,脑海里不断闪现着自然与成长融合、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园所环境,不免留恋那份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剪纸在颇具时尚感的幼儿园环境随处可见;青花瓷盘是幼儿食谱和班级名称的展示;自然生态的竹制转盘成为幼儿上下楼梯的娱乐大转盘;朴素淡雅的川西民宅风格演变出一条起伏错落的墙裙,成为孩子们表达节日祝福的主阵地;开放的民俗游戏环境具有情境性、故事性……相信在这样的环境浸润和活动浸润中,孩子们心里埋下的那颗“中国”的小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生长、开花,成长为有中国心、民族情的现代小公民。 (高 静 袁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