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论道名校系列之十六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和谐自由的人文环境,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学校持续发展生生不息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与动力,从而让它在社会上拥有了特有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近日,笔者走进这所全日制初中校,感受其优质发展的美妙并撰写成文,以飨广大读者,以期更多学校在“学而时习之”的同时,也能有更快的发展乃至质的飞跃。
“道之以德”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2个字中,前9个字都是与人格道德有关的内容,最后3个字也不是与此毫无关系。由此可见,立德方能树人,根深才能叶茂。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既得孔子之道,又紧扣时代脉搏的跳动,在全员育人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们心里都有一个先育人后教书的信念。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含义
育人,不只是班主任的专利,还应是所有教师的必行之责。班主任要在宏观上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文化,教育孩子,也要对特殊学生进行谈话,与家长沟通等,但一个班级50多个学生,事无巨细、事务繁杂,仅靠班主任的力量难以对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尤其是每个班级排名后20%的学生,往往成为班级的“消极力量”,影响整个班级的生态环境。假如所有学科教师都能担当起教育学生的责任,而不是遇到问题将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而事不关己,将会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导师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附中引进大学的“导师”形式,让班主任之外的所有课任教师都成为那些“特殊学生”的导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坚持了近10年,成效卓著。需要“导”的学生,主要指心理有问题或性格偏激者,或者特尖生、边缘生、学困生,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四分之一,一个班大约10—12人。每位任课教师负责跟踪指导3—4个学生,这样,各科教师基本均匀分配在各个班级,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这几个学生“导”好了,全班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受导”对象
每年9月初开学的时候,学校就开始考察、选择本年度的“受导”学生。导师通过开学两个多月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的观察了解,结合10月底11月初期中考试的情况,就可以确定需要导的学生。由于学生心理与学习情况是持续发展和不断变化着的,受导的学生也会适时而变。比如某个初一受导学生到了初三,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时候,就不再属于受导学生。而其他新出现的需要导的学生,则自然进入被导之列。
低年级学生,导师要及时了解摸清学困生的“底细”,以便进行重点辅导,尤其是进行习惯培养、学法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心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政教处,政教处根据测评结果了解哪些学生心理有障碍或者性格比较偏激等,以作为重点“导”的对象。
毕业班时,重点指导特尖生、边缘生、学困生,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要让特尖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他们各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边缘生多是某一学科稍弱的学生,比如物理差,那么,物理学科的导师就重点进行物理学习辅导,指导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力争让他们升入比较理想的高中。即将升学考试的时候,个别学困生往往滋生“破罐子破摔”乃至惹是生非的不良心理。导师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目标指引,给他们鼓励与信心,即使考不上普通高中,还可以考职业高中,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这样,不但让他们安心学习,还让班级有了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氛围。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实与评价方式
为了让受导学生能信任与感恩导师,让导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全校每个学期以级部为单位召开全员育人导师制大会。分管校长和政教处主任以及级部主任共同参加,并要求全体导师和受导学生以及受导学生家长参加,明确导师的指导内容、指导形式。同时,鼓励学生打开心扉,遇到困惑或问题随时与导师沟通,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可以书面的形式;导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问题,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设计了师生心愿卡,导师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写在心愿卡上交给学生,学生也在心愿卡上写下自己的困惑、问题、需要帮助的方面、对自己的期待等交给导师,师生彼此敞开心扉,达到助人自助的预期效果。学校还为此设计了导师制手册,学生填写导师与其谈话的内容,导师填写与学生交流及与其家长谈话的情况。导师制手册密切了学生、导师、家长之间的联系,更让学生有了长足进步的可能。
为肯定导师的付出,每年全校会评选“年度十佳学生成长导师”,由导师自主申报、综合受导学生各方面的变化为指标评选出来。这一从2013年就启动的非班主任系列专项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深受教师们欢迎。通过升旗仪式、全体教师大会等形式,举行“十佳学生成长导师”关于“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活动,更让全体教师感受到他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地爱学生的智慧。
秦洁新校长对笔者说,导师为此付出了很多,我们也看到这项工作带来的效益:一是所导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以及意志品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校园中有5000多个学生,最多时达到6000人,但从没有打架斗殴等欺凌事件发生,上学放学秩序井然,社会对我们学校评价很高,2017年底我们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一定有“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功劳。二是导师制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提升了所有教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在持续不断的“导”中密切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提升了导师的教育能力,也使其人格得到了升华,在师生中享有了更高的威望,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安全教育中进行
学校现有5200多个学生,门口的大街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每天有大量的社会车辆通过。在学生进出校的时候,如果学校门口无人管理、任学生自由出入,或者没有相应的规矩,交通堵塞或者其他乱象就会层出不穷,甚至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事故。
早在2013年,学校就断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学校门口向东和向西的两个十字路口之间路段,禁止家长停车接送学生。同时,和交警协商配合,进行交通治理。
为落实这些措施,必须有个“超前量”,即要提前计划、提前行动,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要进行教育。分管德育工作的贾贞锋副校长介绍,秋季9月1日开学,新生必须8月31日上午提前到校,由班主任主持进行一上午的“新生入校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为此,学校还专门编印了《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学生指南》,其上有各种规范要求,包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字基本道德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安全守则、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门前天桥使用规定、“五要”“五不要”交通安全规定、学生成长积点卡制度、学生基本礼仪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细则及评比办法、学生严重违纪处分暂行规定及其解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班级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危机处理规定、与中考相关政策等各方面的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班主任所讲其中一条重要的内容便是入校时怎么来,出校怎么走。通过一上午的培训,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进校路线和放学路线。同时,也使学生明白,穿越两次斑马线,危险系数就增加了一倍,社会车辆通行效率就大大降低。
8月31日下午开新生家长会,明确告诉他们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路线与规则。同时,让家长明白,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在哪个地方停车、在哪个地方等孩子。这样,9月1日开学,所有的新生和此前入学的学生一样秩序井然。中午放学只需10分钟,下午放学只需12分钟,5200多个学生全部安全离校。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开学之前的主题班会专门讲了进校、出校的规则,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讲解就能达到目标的,还需要监督并长期坚持。于是,干部值周制度便成为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管理制度:校领导和所有中层干部分组轮流挂牌值周,管理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和上学放学秩序,每天上学与放学时间走过附中门口,都可以看到学校领导干部挂牌值班,用话筒指挥学生进出校门,值班干部在校园里进行巡视,级部主任和每天一个值班的班主任在楼层里看学生走了没有。如果尚未离开教室,就督促他们尽快离校。为此,学校规定所有教师必须在上课时把作业布置完,不能放学再布置;如果放学前还没有布置作业,学生则可以不做。这会让教师养成提高课堂效率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提前记好作业的习惯。如果允许学生放学再问教师作业,往往会拖拖拉拉半个小时走不了,尤其是下午天黑后还会增加危险系数以及交通安全问题。
也许有人说,山东省不是在交通上有一个明文规定:车等人吗?确实如此,在交通路口,有行人经过的时候,车辆一般会停下来,让行人过后再走。可附中的干部们有个共识:如果让车辆等学生的话,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降低了,甚至没有了。学生少穿过一个斑马线,不但安全系数提高了一倍,而且社会车辆通行也可以快上一倍。所以给学生讲社会责任感和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不能只想到自己方便,还要想到如何对行走在路上的司机有利、对社会治安有利,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还教育学生们,车辆多停一次,再开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多消耗一些能源。所以,要让学生多为社会环保以及节约社会成本等考虑。
秦洁新校长说,这样的教育规则,不是只讲一次两次,而要经常讲、反复讲,让它深入人心,从而在学生的心里烙下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思想。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未来会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行万里路”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古人主张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而长期蛰居于书斋之中的学生,如果少了“行”的历练,就少了支撑其生命成长的必需养料。
从1999年开始,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就开始了“行”的规划与实践。当时名曰“励志修学”,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研学旅行。
这一研学旅行从拉开序幕之日起,直到今天,不但从未中断过,而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现已发展成附中特有的研学旅行课程。
外出研学
仅国内的研学旅行路线就有8条,每条约有1000名学生走过。
第一条路线是首都北京,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校云集,又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学生心向往之,不但可以观览胜景,而且还会生成特殊的自豪感。
学生除了在北大、清华参观校园之外,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还邀请中科院的院士和当年高考成绩极其优异的大学生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而且特邀曾是清华大学食堂的师傅,讲述其在学校考托福时是如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又留在清华校办,成为一位有正式编制的教师。而一名高考失败之后在北大当保安的小伙子,一直坚持读书与写作,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最后成为北京一所中学的写作课教师。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所有听讲的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在心中荡漾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
第二条路线是历史名城西安。初一学生所学的很多历史知识,大都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实物的形态呈现出来。走进其中,其往日所学,就有了形象的映现,进而产生深刻的印记。
第三条路线是井冈山,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地方。那里有革命前辈留下的红色脚印,也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步入此境,对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并在心里生成努力向上、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
还有徽州研学、江南研学、厦门研学、江西研学、内蒙古研学,每一条研学路线都要去几所大学,都要参观当地博物馆和名人故居以及重要名胜古迹,从而感受祖国大江南北不一样的锦绣河山和风土人情,进而让学生在研学中体会祖国的壮美,并许下学成后建设祖国的誓言。
秦洁新校长认为,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并将其做成精品,意义非同一般。每次研学旅行要去干什么、学到什么,行前学生都要做好功课。同时,旅行中还要写游学日志,不管是写成一段话还是写成一篇短文,都要有人有物有事可记,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写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批改。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就地取材”
研学旅行也可以“就地取材”,登临泰山,获取攀登的特殊体验,成为附中独有的“攀登体验课程”。
山花烂漫的春天,学生们沿着泰山环山道一边行走一边观赏泰山春景;寒气逼人的冬天,他们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欣赏雪中奇美的山景;果实累累的秋天,徒步泰山体验攀登的艰辛。所以,每次登山学生们都兴奋不已,收获良多。
秦洁新校长说:“学生的成长就如同登山,也只有真正让学生行走在那一级一级的台阶上、一步一步用汗水和勇敢攀至十八盘时,才能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从2013年,我们将原来的远足活动和登山活动丰富发展成为我校的精品德育课程——‘攀登体验课程’,就是让学生亲自攀登泰山,体验在一步步拾阶而上的过程中视野不断开阔、每一步都有每一步风景的美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成长就如同登山,只有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构建心态积极的教师文化
文化的要义是以文“化”人,构建心态积极的教师文化,会让身在其中的教师不但有一种安全感,还会有一种归属感与幸福感。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教师需要人格高尚与教学水平高超,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否则其他将一无所有。秦洁新校长认为,要想让教师持续发展,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长期以来,秦洁新校长一直特别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曾先后培养了30多位心理咨询教师。为此,他专门引进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给全校教师送上《幸福的方法》等书,开展共读共写活动,培养教师与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他并不给教师讲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化繁为简,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落实,比如,让教师在晚上睡觉前,回想今天3件愉快的事情。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入眠,就会有比较好的睡眠质量,第二天也就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他认为,尽管对于幸福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大道至简,只要感到所做的事情有意义且心情特别愉快,就会吃得香、睡得香,幸福就会自然降临。
久而久之,教师之间鸡毛蒜皮的摩擦少了,和谐友好的交往多了,成人之美的心态形成了。有了良好的心态,在上课与其他工作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积极能量越来越多,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了愉悦的心情,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步步升高也就成了必然。
秦校长认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平等与尊重意识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平时有的教师对学校的某项政策或某个领导有点意见,这当属正常。如果不让他们倾诉出来,心理不健康的元素就会越积越多,非但心理健康没有了,教学积极性也不高了。为此,学校广开言路,让教师们把要说的话统统倾吐出来。这不但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学校的发展有所促进。
在每个学期召开的党员民主议事会和教师座谈会上,学校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教师们看着学校领导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所提的意见,不但心情舒畅了,工作积极了,而且还有了主人翁的意识。
正确对待“问题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总会有极个别的人工作干不好,还意见满天飞啊!
听到这样的话,秦校长总是宽厚地笑笑。在他看来,个别人发发牢骚、工作消极,并非有意为难学校,而是某种原因导致的心理不太健康所呈现出来的一种不良的现象。所以,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说得对,从领导到教师会尊重他;说得不对,大家也不会顺从他。慢慢地,这些个别的人也会“见风使舵”,不再说消极的话,不再提无理的要求。
秦校长认为,向善是人的本性,即使普遍认为有问题的教师,其良知依然存在,只不过有的时候被某种东西遮蔽了而已。帮助其拂去遮蔽之物,就有可能让良知显现出来。尤其是学校形成积极向上教师文化的时候,即使在一般人看来有问题的教师,也会融入这个积极的团队之中,从心态到工作都会有一种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
挥之不去的归属感
积极的教师文化,还让一些本来可以另觅高枝者留在了学校。
陈秋英老师是学校出类拔萃的历史教师,她在北京十一学校招聘考试时入围并参加了他们的暑期培训,到了新的学校自然会有更高的经济待遇,更何况是首都的名校。可当准备调到北京的时候,她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觉。她说,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是一个真正温馨的精神港湾,每一个人在她看来都那么亲切,不舍得离开。最后,她还是选择留在了学校。她不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着,而且也像以前一样将其积极的教师文化播撒在校园里。如果说教师文化可以以文“化”人的话,那么,这种精神品质又会为学校文化增添一抹精神的亮光。
听秦校长介绍,原来聘用过的年轻数学老师张蜜,考取了正式教师编制去了其他学校。可是,她对附中的依恋一直徘徊不去,有的时候做梦都想着这所学校。结果,她又用了3年时间的努力,考回到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成为附中正式的一员。
几位老教师也感慨地说,他们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了20多年,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产生了感情。在这里,让你有一种归属感,不努力工作都做不到。而这种积极的教师文化,也铸就了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品牌。
为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说起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教师,秦洁新校长脸上立马呈现出一种特别骄傲的神情。他说,学校里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年名师,以及将近退休依然勇气不减当年的名师,他们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并不是只顾自己发展,而是像孔子说的那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他们成名之后,也竭尽全力,帮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据分管教学工作的赵国强副校长介绍,师带徒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机制。富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工作不足3年的年轻教师的师父,从上课第一天起,就承担起了“一带一”的指导重任。同时,通过年轻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素养大赛,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在每周六的瞻鲁台论坛上,骨干教师专门为新教师培训,通过开设讲座、上示范课等形式,既培养了年轻教师,也让骨干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秦校长说,学校在重用骨干教师引领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也特别敢于任用年轻教师,甚至让他们走上重要工作岗位。一般人认为,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可经验不足,所以,初为人师者,往往很难担当重任。可是,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却打破常规,大胆甚至破格任用年轻教师,于是,就有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可喜景观。
王剑老师,则是众多年轻教师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典型。 她于1999年毕业后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14年又走上了年级副主任岗位,工作琐碎而繁杂,辛苦异常,但她从不抱怨,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即便现在成为二孩的妈妈,依然乐此不疲,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班主任当得有滋有味,年级管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课题研究做得卓有成效,市优秀班主任、市道德模范、省优质课一等奖,各种奖励也纷至沓来,甚至“中国好人”榜上有名,但她依然谦虚踏实地工作着,她说:“我很享受我的工作,但能力有限,必须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和开阔,让自己的格局变大,才对得起领导的培养、学生们的信任。”
英语教师杜建梅说,她来学校较晚,但来到这所学校就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只要你有了创新的想法,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将它付诸实践。刚来学校教初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鼓励教师们开发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三下午进行选课走班教学,她开发的“英语趣配音”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沿用至今仍热度不减。初二的时候,她感到不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就开发了“大脑升级之路”校本课程,学生在这门课上激情被点燃,并产生了蓬勃向上的内动力。她说,正是学校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教学环境,才让有创新思维与想干事的教师有了施展才华的可能。
说到这里,陈秋英老师很是感慨,她在25岁的时候,就斩获了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31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现在,她已经是正高级教师了,在本市颇有影响,但她没有自我满足,而是感慨地说,在这个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环境里,从不敢懈怠、从不会敷衍一节课,必须加倍努力、不断前进。
几位中年教师也深有同感:环顾周围的同事,都那么优秀,你要想与他们同道而行,非努力不可。有时会有一些压力,而所有的压力,又都会转化为动力。所以,在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你只有努力再努力、发展再发展。而人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一旦被发掘出来,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惊喜。年轻教师,就是在这种既努力又惊喜中,不断攀登而又超越的。
秦洁新校长说,年轻教师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学校对他们多一份关注与支持,就会生成一份更大的能量。再说,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成长起来了,学校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陶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