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等教育国际战略如何布局

[db:作者]  2019-12-1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双一流”建设强力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进行国际化布局?高校的“第五项职能”——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何发挥作用?

    从改革开放之初通过“引进来”为主的“引智”等一系列项目工程的落实,到当前“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战略实施已有40余年历史,用实际战绩向国际学界表达中国的教育理念、文化智慧和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国际学界的尊重。这不仅对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大有裨益,为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协同创新、积极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国家办学理念、教育水平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当前,大多高校已将国际化纳入战略实施计划,不仅响应了国家“人才强国”号召,也是现代中国教育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的必由之路。以国内一流高校引领的国际化成果目前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从“海外人才引进”到国际合作项目的纵深发展,不仅在各高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更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战略起步较晚,仍缺乏相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国际化经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战略多关注于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模式和国际先进教学方法,而向国际输出我国教育资源、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比例依然较小,从而导致了国际化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其次,由于地区经济差异,相关政策、经济支持、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布不平衡,从而导致各地区国际交流资源及频率差异较大。再其次,由于仍处于发展初期,我们依然缺乏具有本国特色的评估指标,以规范、引领、完善和促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发展。

    此外,国际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构建风险管控制度需逐步提上日程。国际合作,必定涉及意识形态、管理制度等的碰撞。此外,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在此进程中,新老制度交替、更迭,在鼓励、促进和释放一部分教师与外来人才科研创新力量的同时,同样会造成部分“本土”教师的不适应。如若缺乏应对措施及科学管理机制,反倒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等问题。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相关风险隐患会逐步凸显且不容忽视,不管是对顶层设计的管理部门,还是对高校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大学的“第五项职能”。这一职能的提出,旨在把优秀的中华文化、学术特色、办学理念及教育智慧介绍给国际社会。这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也为中国参与世界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一份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面临以上诸多现实问题,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战略?

    一是寻求建立符合中国独特国情的高等教育国际战略道路。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国情,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战略应立足于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而非全盘照搬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战略的发展路径。政策规划制定应灵活、因地制宜。对发达国家主要立足于“引智”项目的开展,并积极寻求国际化合作与推广,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注重传播中国民族文化智慧、教学理念,实现互惠互利。此外,针对国内地区发展差异,鼓励教育发达地区与世界一流高校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于中西部地区,除给予政策以及财政的扶持外,地方高校应努力练好内功,培养、引进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积极寻求国内外合作机会,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国际发展之路。

    二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国际战略评估机制。要想国际战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能够顺利实施,评估机制是否科学最为关键。在建立评估体系中,要把握好几个方面:首先,避免唯项目、论文、经费数量等的不良倾向。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不仅要对“引进来”的教育资源进行评估,更要对本土教育资源国际化流动与配置进行反馈,这包括境外办学项目开展,本土教师的境外合作与交流,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被境外采用情况等。其次,评估指标应细化,区分各个不同指标,强调国际化反馈的绩效评估。每一项指标应设置具体观测点,在评估中可以有翔实的数据或质性材料辅助支撑。再其次,评估机制应根据不同类型院校及研究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尊重院校特色,国际发展战略应体现差异性。

    三是加强政府机构、相关企业和高校间的协同合作。高等教育国际战略应采用多元一体协作模式,既要有实施目标和规划的顶层设计,还要提供可供操作及评估的实施路径。如国家行政部门宏观统筹、负责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各高校提供财政支持,为国际战略提供导向。各级政府机构因地制宜,负责调研各地区高校国际发展战略动态及问题,反馈并畅通高校在运作中的具体障碍。高等院校作为国际发展战略的运作主体,具体践行评估细则,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及学生的双向流动。相关企业可以帮助高校推出系列教育产品,如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等。只有多方协作,不断总结修正继而指导实践,才能真正确保评估目标及结果的良性运转,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战略事务发展。

    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我们继续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及教育规划;借助海外知名高校教育平台加快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扩大海外留学生规模和来源地的多元化,继续加强对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与海外一流研究机构及大学的研究与学术合作;支持教师国外访学以及开展研究;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传播途径、鼓励知名教师海外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国际化流动,从而塑造我国高等教育的品牌效应;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赢得国际声誉。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初有成效,如帝国理工—浙江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不仅提高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还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

    国际发展战略的推进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的加快、加深和优质化,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定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发展和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9YJC740075]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2-19/188107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