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原本应该接受正常教育的孩子,却因为语言障碍,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无法融入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问题。以往的研究多从儿童特殊教育的角度探讨语言障碍问题,殊不知,高等院校具有发展科学、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等职能,正可以为解决语言障碍难题提供支持。
语言障碍是指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理解和使用上的损伤。通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只要处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语言的发展会遵循一定的年龄轨迹。一部分孩子在母语习得与发展过程中,在语言形式、内容或使用的发展水平上低于其年龄预期,就可以判断为有语言障碍。造成语言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有神经发育问题、智力问题、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语言障碍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障碍。据美国卫生部统计,约9% 的儿童会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中国香港言语治疗师协会估计,香港10%的儿童患有语言障碍。我国内地人口基数庞大,无论以哪种方式计算,这个数字都是很庞大的。
语言障碍可以通过干预、治疗得到缓解和矫正,这种治疗通常称为言语治疗。国内言语治疗相较欧美起步较晚,相关的诊断、治疗手段缺乏中国人自己的标准。国际上对于言语治疗师的需求标准是,每10万人中有20名言语治疗师。按此标准,我国至少需要26万名言语治疗师,而我国的职业言语治疗师不足1万人。
我国关于语言障碍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尚不成系统。攻坚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神经科学、医学难题,需要大量学者、医生。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应该通力合作,对各自擅长领域内急需解决的难题进行攻坚。例如,神经科学、医学领域的学者、专家可以充分利用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电生理技术和基因测定技术等,探究不同类型语言障碍儿童对应的神经机制。神经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要配合神经科学家探究语言障碍人群的神经机制;理论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要开发和建立汉语语言能力常模体系,涵盖语音、音系、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等各个方面,让普通话和方言的语言障碍诊断标准更加有章可循。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促进语言障碍诊断依据、相关药物和治疗手段、方案的发展。
言语治疗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专业,言语治疗师必须充分掌握语言的规律和运用机制,语言同认知神经系统的关系,还有大脑及发音器官的解剖学基础等理论知识,并且必须熟知言语治疗的康复机制,言语治疗与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关系等,并有充足的实习课程。因此,社会上功利的培训是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言语治疗师的,这要求高校把言语治疗设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少数医科院校设有与言语治疗相关的本科,但大多是康复专业中的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言语治疗占比不大,而且缺乏语言学方面的专业课程。有些大学以特殊教育的名义开设了与言语治疗相关的专业,但大多缺少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也很少有自己的言语治疗诊所,所以无法开设实践课程。美国以硕士教育为主,英国以本科教育为主。中国香港目前两种做法都有,内地可以考虑从香港引进言语治疗师,作为种子教师。
作为社会困难群体的语言障碍人群,特别是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以自闭症为例,3岁之前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8岁之前是对其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就耽误了儿童的治疗和矫正的最佳时期。因此,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多向“功能性”倾斜。高校如若对言语治疗这类“功能性”服务做一定程度的倾斜,也能将基础研究所需的受试对象聚集在一起,大大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