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工作38年,将原本不知名的安宁中学建成云南省名校,按理说何明可以功成身退了。但他并不满足,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学前教育梦,“从教之初,我就想在教育的起点处做点什么;学前教育办好了,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而今,何明的这个梦即将成为现实: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将开办幼儿园,预计2021年开园。而这,其实是云南省安宁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加大投入,精细管理,只为漂漂亮亮地打一场学前教育翻身仗。
加大投入,对学前教育厚爱一分
“公办园和民办园发展极不均衡,公办园暴挤,民办园学位空置。每到招生季,老百姓连夜排队报名都上了报纸。”回忆起早些年的状况,安宁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董丽琼直言“有点不堪回首”,“但从2015年开始,一切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一年,市委书记把我叫到办公室,了解幼儿园招生问题,当时我就感觉安宁的学前教育有希望了”。
赶巧第二年,昆明市成为36个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之一。安宁市作为昆明市下辖市,主动融入当地学前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出台文件落实每个街道办事处开办一所公办园;根据人口规模,在较大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实施村级幼儿园建设,让幼儿在家门口就读幼儿园。
安宁市还加大投入,逐渐健全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据了解,2010年至2018年,安宁市学前教育财政总投入近6亿元,其中2016年以来近4亿元用于幼儿园基础建设和设备配备。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也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每生300元提高到2019年的每生500元,2020年预算为每生600元。
加大投入带来的是学前教育的充分供给。目前,安宁市有幼儿园6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昆明市级普惠性民办园21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市政府将街道公办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性投资重点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现幼有所育,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党和国家的未来。”安宁市副市长王梅告诉记者,办好学前教育意义重大,市委已经明确把“建设西部教育强市”作为安宁教育的中长期奋斗目标,按照目标,到2022年,昆明市级现代教育示范幼儿园(小学)将超过全市公办园(小学)总数的50%。
精细管理,公办民办都有模有样
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董丽琼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过去,我们幼儿园场地小、孩子多,办学压力特别大。2017年,安宁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坚持按照国家和省标要求,高标准配备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图书,并实施了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孩子们因此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据了解,安宁市按照以“优”带“弱”、统一模式、共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组建4个幼教集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共同发展。同时,深入开展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无论公办还是民办,不合格的坚决关停。
一手抓标准化建设,一手抓质量提升。安宁市教体局副局长罗恬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上幼儿园一定要让孩子学知识,否则白花钱”。对此,市教体局牵头成立了家长培训学校,组织讲座和各种活动,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
为提升民办园保教质量,安宁市以年检、等级晋升、督导评估为杠杆,倒逼其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学。市政府每年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重点用于激励办学规范、保教质量有保证的民办园。
夯实师资,为学前教育引来源头活水
师资问题一直是安宁市学前教育的老大难问题,这一点董丽琼有着切肤之痛,“2015年之前,许多幼儿园师资是只出不进,留不住人,看不到希望,我自己都快没信心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安宁市多管齐下,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市政府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向学前教育倾斜,按照1∶7的比例配备师资,不足部分通过第三方外聘幼师,外聘教职工工资由财政补贴一部分、幼儿园自筹一部分的方式予以保障,用待遇留人;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民办园师资队伍素质。
安宁市还采取多种形式,把好幼师入口关。据罗恬介绍,招聘幼师时,学历是硬杠杠,不管公办民办,园长和教师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从2016年开始,市政府开始实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还实行了园长、教师定期培训和全员培训制度,依托“名师工作室”培育更多名师。
除了外部引进,安宁市还积极从内部挖掘,鼓励有能力的保育员参加培训,拿到文凭,转岗成为幼师。而且,公办园与民办园幼师之间交流已成常态,以片区为中心,结成教研共同体,做到师资发展上的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安宁市区域内的13所高校大部分都设有学前教育专业,市教育局为高校与幼儿园牵线搭桥,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训与实习基地,遇到好学生,则千方百计留下。据了解,安宁市级骨干及以上教师占比达20%。与5年前相比,安宁学前教育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