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传承 智慧推进

[db:作者]  2018-12-1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固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力量。高品质的学校往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育人模式,其蕴藏于教育管理、课程建设、师生的教与学全过程,也体现在学校的历史传承与一景一物中。走过105个风雨的梅村高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力求每位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到校之后都有一种亲近感、归属感,走出了一条高水平、高品质的现代学校建设之路。

    “十二五”期间,梅村高中以优质特色发展为路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高,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2013年8月,学校提出“建设智慧学校,创新至贤教育”的优质特色发展规划,赋予“至贤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推进“至贤教育”优质发展;2015年11月,梅村高中制定了《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引领教师丰富职业生涯、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凸显“至贤”教育品牌。

    而今,梅村高中这所江南百年名校,深入弘扬“至贤文化”,智慧推进“至贤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关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尊重教育规律的高品质高中,努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更有文化素养、前瞻视野,更有创造力、发展力和成功力的世界通用型人才。

    文化传承,打造有品位的学校

    1.至贤文化

    有品位的学校,在幽雅的校园、漂亮的建筑之外,是掩不住的丰厚底蕴、博大格局,这种气质与自信不是一两年能练出来的,而是需要一代代学校管理者延续传统、规范办学、不断创新,并将当地的文化历史化入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梅村高级中学所在的梅村(古梅里)是吴文化的发祥地,3200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体察到父亲想传位于弟弟季历的儿子,决计让王位于季历,以采草药为名,从陕西岐山来到梅村,断发文身,融入当地,筚路蓝缕,带领民众开发江南,和当地民众开挖了中国第一条运河——伯渎河,传播黄河流域的文化文明,创立了勾吴国。

    孔子尊称泰伯为“至德”,盛赞泰伯具有至德之精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将他列为世家第一。东汉时起即宅为祠建造的泰伯庙,至今香火不断,深受世人关注。学校恰好与驰名中外的泰伯庙毗邻,而且办学早期,泰伯庙是校园的一部分,可以说梅村高中是从泰伯庙中长出来的。1913年,无锡县政府开一时风气,将“北夏乡第二国民初级小学”更名为“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梅村高中前身),校长谈学周,校舍则借用泰伯庙。1914年,钱挚、钱穆兄弟来校任教,钱挚系科学泰斗钱伟长之父。

    追溯百年文化积淀,根植于吴地文明。学校的“至贤文化”以吴文化为滥觞,奉泰伯“至德”高风为圭臬,逐步积淀了独特的“至贤”校训——“至”者,即不断追求最高境界;“贤”者,即德才兼备。“至贤”,就是不断追求德才兼备的最高境界。

    奉“至贤”为校训,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品学兼优、知行双修。一言以蔽之,就是靠“贤师”育“贤生”,靠“至贤”立德树人。“至贤”作为梅村高中的校训,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有的学校精神,即“敏毅诚朴,至贤至德”,形成了亮丽鲜明的“至贤文化”。

    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时刻影响和熏陶着全校师生,时刻激励和鼓舞着全校师生,培育了众多有能力、有志向、有情怀、有担当的杰出校友。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长江大桥主要设计者钱令希先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都曾就读于梅村高中,在“至贤”校训的激励下,从这里开启他们事业奋斗的起点。

    2.强师工程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这所学校的光荣。师资水平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在不懈的教育追求中,学校植根于以“敏毅诚朴,至贤至德”为内涵精要的梅中精神,在师生中弘扬尚贤、博学、索美、创造之理念,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狠抓落实强师工程。学校视教师为宝贵的财富,让教师在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过程中,享受来自教育的美好和人生的成功体验,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努力去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为做好强师工程,学校以“精准课堂”建设为抓手,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健全校本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性学习方式,发挥教师潜能,增强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学“低负高效”。同时,不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办好至贤讲坛,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其知识层次、教学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不断完善新老教师的帮扶体制,注重教学方面的“青蓝工程”建设和班主任管理方面的“青蓝工程”建设,搭建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新老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手把手”进行帮扶,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标逐步实现,一支结构优化、素质精良、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校注重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奖惩和考核体系,平稳实现了学校师资的新老更替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带好这支队伍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多年来,学校依托青年教师讲习班,抓住教师专业成长的“黄金期”,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使大批新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氛围中成长起来,逐渐丰富自己的教育情怀,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学校力求把讲习班办好、办实、办出特色,力求通过阅读、教研等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幽雅的教学环境熏陶下教书育人,在浓郁的科研氛围沁润下快速成长。

    3.润德工程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做好德育,百年树人,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抓手。高水平的德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带动整体学校的文化品位。几年来,学校以“敏毅诚朴,至贤至德”为精神发端,以培养身心健康、生活朴素、心地善良、脚踏实地、专心学习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有作为青年为目标,大力实施“润德工程”,通过润德文化、润德课程、润德活动3个抓手,熏陶学生,塑造学生,以德沁润,以文化人,使每一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的德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时政热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润德活动:有计划安排每周国旗下讲话;开展社会寻访、主题团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每日晨扫、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纪念日组织观看纪录片,到梅村街道敬老院义务劳动;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赴锡东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让母爱在心中飞扬”主题活动,让更多师生感悟母爱,心中有爱。通过这些润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还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月”“告别校园陋习”“吴地文化浸润我”等润德活动,使学生从一点一滴中认识自我、感悟成长。一是用好一个广播、抓好一个电视台、盘活一个绿色影院(全国首家绿色影院),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二是打造特色精品社团,本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原则,采取明确活动目标、加强制度管理、聘请指导教师、加强整合联动、提供展示平台等措施,以点带面,以扎实的工作促进我校学生社团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校拥有3个门类30多个学生社团,“聚慧科技社”“聚翼梦一卷书画社”被评为无锡市市属学校优秀社团。三是认真组织润德主题活动,每年4月,学校定期开展高二学生的宜兴社会实践活动,每年8月开展新高一、高三军训实践活动,每年11月开展学生文化之旅,12月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还通过唱红歌等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幸福教育,让学生深入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展示了学生才能,提升了思想境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作为老牌寄宿制高中,我校牢固树立“以师魂铸灵魂,以人格影响品格”的德育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使寄宿制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专业化,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润德文化建设,通过营造公正、平等、友爱的氛围,形成了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引导、辅导为辅的管理机制。同时,学校通过改善设备设施、丰富寄宿生活、打造寄宿文化,为学生安心住校做好服务,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十三五”时期,我校将育人目标指向“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有骨气、有知识、有文化、擅实践、能创新的优秀高中生”。为此,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深入推进“润德工程”。同时,以“家文化”为核心,以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润德文化;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至贤讲坛、心理课程、STEM课程、文化之旅以及校园之星评选为路径,构建润德课程体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以每日晨扫、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校园影院、梅苑电视台、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为路径,积极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

    智慧推进,办有时代气息的高中

    1.极课大数据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一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一边牵系着每个孩子的命运、每个家庭的未来。面对时代对于教育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如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如何让学生更有创造力和世界意识、国际眼光?答案就在做好面向未来、学生喜欢的课程文化。

    优质课程和高水平课堂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关键,是高品质学校的魂系所在。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一定是课程建设能力的比拼、课程文化内涵的较量。为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高中,我校积极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全力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极课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教学应用研究,创新智慧校园和精准化课堂,通过“智慧推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自学校成为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以来,全覆盖、常态化的教育信息化初步形成,依托极课大数据开展精准化教学已成为现实。全校所有考试科目在阶段性评价测试中,全部采用极课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英语、数学、学测科目等做到每天常态化。2011年2月,“学生在线学习平台”被评为无锡市信息化优秀项目;2012年,成为江苏省百所e学习试点实验学校;学校承担的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数字化校园自主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被评为2014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15年年初,学校创造性地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教师云办公模式系统,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常态化数据采集的瓶颈;从“十五”期间学校推出“理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成果,到“十一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全国教育技术课题“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研究”,再到到“十二五”期间我校完成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基于数字化校园自主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生学业成就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梅村高中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形成了基于极课大数据的科学教育教学体系。

    2013年12月5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张警鹏研究员观察了极课大数据技术,作了《考试评价与学业诊断》的学术培训报告。2014年11月20日,在山东聊城市“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考试制度改革研讨会大会”上,学校分享了极课大数据技术及教学应用的课堂范式,专题介绍、推进教育新技术。2015年1月15日,无锡市教育部门举办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大会,学校介绍了利用极课大数据实施精准化教学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评价梅村高中“注重信息技术引领的多样特色发展具有意义,体现方向”。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年中学数学教学专委会年会,主题报告《基于大数据分析,实施个性化教学》,介绍了梅村高中数学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成果。同年7月,在全国首届基础教育阶段大数据的形成与应用研讨会和第六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上,长江学者和实践学校的一线教师都积极推广我校极课大数据技术及教学应用研究成果。2015年12月,我校极课大数据系统入选无锡前瞻性教学项目。2017年4月,我校极课大数据系统荣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极课大数据的核心是通过给学生个人提供学业差异分析,为学生个人学业总水平及学科均衡性提供分析,为学生各学科内在结构水平均衡性提供分析,为学生各学科水平变化趋势提供跟踪分析,为学生各学科内在结构水平变化趋势提供跟踪分析。如今,极课大数据已经成为学生学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教师精准教学的有力依靠。学校根据“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为目标,以精准课堂为抓手,以极课大数据为路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高效推进精准化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不断得到优化。

    2.课程基地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课程基地建设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支撑,是学校持续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是“江苏省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STEM体验课程基地”,本着“实践性、综合性、示范性”的建设理念,学校的课程基地重在探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能力的新方法、新模式,将STEM教育理念植入到课程基地建设之中,让学生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思维习惯,不断提升技术素养。

    学校将前沿科技知识引入学校,有机整合社会高新企业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更快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具有与时俱进的世界眼光。课程基地目前建设有木工、金工和电子实践室、技术试验室、综合创新实践室、3D打印实践室、汽车模拟驾驶室等功能教室。融入技术元素的功能教室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吴文化元素和“至贤”特色凸显的校园文化也融入到技术文化环境之中,两者一传统一现代、一古朴一新潮,呈现出别样之美。

    学校以课程基地创生育人为本的教学文化,引领传统课堂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课程基地构建立体课程模型,改进课程实施方式,将课程基地建设与绿色生态课堂的打造相结合、动手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STEM教育与技术课程相结合、国家课程(通用技术、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技术教育课程模型。自学校启动课程基地建设至今,学生基于课程基地学习平台的技术工程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国际教育机器人、全国智能机器人、清华大学“登峰杯”等创新大赛中,屡获金奖,成果丰硕。

    课程基地先后承办无锡市通用技术教学基本功大赛、省基本功大赛集训、省市通用技术研究、公开课教学、教学研修等活动,打造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提升,教学质量极大提高。我校的“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荣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批参观考察团时,我校将课程基地实践经验向来宾介绍和推广,得到了广泛好评,不仅提高了梅村高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辐射更多学校加强课程基地建设。

    为增强课程基地的辐射示范性,推进创新特色发展,我校不断完善课程基地硬件建设,正在规划建设创客空间实验室,包括物联网、新能源技术在内的新知识、新模块内容将很快走进课堂,引领学生感受新时代的社会变迁。依托于李绵忠老师主持的江苏省“十三五”青年专项课题“江苏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基地STEAM微项目研究”,我校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微项目教学已经初见成效。在不远之将来,我校还会加强课程基地的辐射示范效应,多举办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建构和开发能力,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完善教与学,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不忘初心,践行有信仰的教育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走过百年诞辰之后的5年时光,梅村高中加速发展,再上新阶,师生携手并肩,坚守“至贤”初心,奋力践行有信仰的教育。仅这5年,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获评全国百强特色中学、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e学习”试验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STEM体验课程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状、无锡市属学校办学绩效突出单位、无锡市属学校办学成果突出奖、无锡市属学校公众满意度测评先进学校、无锡市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优秀单位、无锡市属学校体育工作突出奖、中共无锡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在学校建校90周年和100周年之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亲临梅中视察,发出了“努力把梅村高中创办得更好”的号召,吹响了学校加速建设发展的“集结号”。走进新时代,面向新局面,开启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学校将承担起更加艰巨的责任,怀着赤诚之心,全面建设符合教育规律的高品质高中,培育更多时代新人!(朱益民 孙广超)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2-11/19213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