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6月7日报道 按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相继启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而今年还将有多个省份开启改革进程。
梳理高考高招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可以发现,高校正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持续发力,深化大类招生和交叉培养也成为趋势。
以清华大学为例,在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方面,为促进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学生尽早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同时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清华从2018年起开始招收“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由丘成桐先生担任首席教授,实施学业导师与生活发展导师双导师制。清华大学认为,这一举措符合人才在数学学科的成长规律,让有爱好、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跟随大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他们迅速成长。
同时,为避免高考志愿选择的盲目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志愿,清华大学从2017年起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学生在大一年级接受统一的通识教育并自主确认专业,大二再进入相关院系进行专业学习。
除清华大学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在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及高考高招培养管理方面做出了改革探索。
【观察】与父辈们不同,对于今天的考生来说,高考已经从“决定命运”的考试转变为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这是社会上机会与价值观多元化的结果。不变的是,高考仍然是连接考生与社会的一架桥梁,要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高考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考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
无论在少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层面,还是大多数考生经历的高考高招层面,教育职能部门和高校都在尝试探索更为科学的实践方法,科学的标准就是教育的规律。
只要社会需求和考生需要仍在不断变化,高考改革服务社会、惠及考生的探索就不会有停止的一天。
本报记者 刘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