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做好学生与产业的“摆渡人”

[db:作者]  2018-06-2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华汽电动车队获2018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亚洲)之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今年招生目录里,软件工程等专业新增大数据方向。这背后是学校和中科曙光强强联合,培养大数据“淘金人”。双方整合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优势,高起点打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和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

    为高标准培养“来即能战、战即能胜”的大数据“挖矿师”,双方为其配备“武艺精湛”的“教头”,60%的专业师资将是行业一线的技术精英。创新中心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一期工程投入超1000万元。学生将来还能到中科曙光实习实训,“掘金”大数据。

    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办学的一个缩影。学校自2006年办学以来,传承华南理工大学的血脉,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地域优势、行业优势、合作优势、机制优势”,力促专业群无缝对接产业链,高质量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毕业生,产学研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换挡”。

1 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出身“名门”,华南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选派教授、骨干对口支持专业发展等。学校以母体血脉铸魂,传承母体优势学科群。“以工为主,多科发展”,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校长邱学青对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的精要概括。在华南理工大学引领下,学校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做大做强应用型本科专业。

    理工科专业投入高、学生培养成本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常务副校长曾志新再三强调,“要算产业发展的大账,不要计较于小账,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当前珠三角理工科人才缺口大,我校以工科见长,人才培养供给侧应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侧。”

    东风日产等汽车上下游产业是广州市花都区纳税大户。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力推车辆工程专业等传统优势专业“老树开新花”,主攻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向。现在学校已形成了覆盖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专业群。同时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时代召唤,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高起点开设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助力广东智造。

    与此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专业发展之路行稳致远的很多智慧来自“高参”。2008年,学校邀请粤电集团副总经理高仕强等行业高管、专业学者,“把脉问诊”专业建设。高仕强建议,当前输电线路技术人才缺乏,学校应在补短板中求发展。2009年,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输电线路工程方向)开始招生。

    为服务花都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学校努力构建“最强大脑”,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碳金融方向),成立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中心,创办《绿色金融研究》等专业杂志。

    “为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学校严格推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邱学青表示,学校目前正在进一步梳理和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度。

2 高质量毕业生成就业市场“香饽饽”

    在2018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亚洲)中,来自20个国家的120多支大学车队激烈比拼。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华汽电动车队“梅开二度”,继2017年夺冠后,再次卫冕。

    比赛让学校学生石炳林坐上了“直升机”。他从零基础的“小白”成长为车队队长。在今年比赛中,他活学活用力学分析等知识,合理调配碳纤管、铝合金等材料比例,比赛用车轻捷稳定,一举夺冠。

    为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毕业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创新创业达人修建“梦想加油站”。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毕业生拿到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两块敲门砖”。

    邱学青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扩大覆盖面、推向新高度,形成燎原之势。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奇思妙想”,学校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比赛、学术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造梦空间”,超过80%的学生受益。学校多次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全国大赛一等奖等殊荣,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在学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邓达强看来,“机器人大赛等双创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快乐求知,走上科技‘星光大道’。”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培养“顶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核心竞争力,以校企合作提升育人精准度和质量。学校通过聘用兼职教师等方式,将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入教师队伍。同时还与广汽传祺、优尼冲压等企业打造“特色班”,精心“智造”人才。其中优尼人才班29名学生毕业后,直接被企业录用。

    由于动手能力强,学校电气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成了“香饽饽”。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部门连续数年都来“抢人”,该部门13名无人机巡航员都来自学校。

    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62%,10.5%的毕业生在全国500强企业任职。

3 产学研按下地方产业创新发展“快进键”

    为提升对当地重点行业的贡献能力,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成立工程研究院,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协作”。“工研院将校内各院系原本分散的科研人员组成大团队,集中优势兵力搭大平台、拿大项目、出大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曾志新把学校工研院比作科研“集团军”,该院凝练科研优势方向,聚焦机器人应用、汽车新技术、数字化应用等重点领域,与企业联合培育新兴产业“小巨人”。

    广汽传祺一款导航仪量产80万台,产值达2亿元。该导航仪原来启动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张殷华等师生攻克技术难关,将启动时间降低一半多。

    优尼冲压原来一条生产线需8名质检员目测产品质量,效率低、精度不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工程研究院与优尼冲压攻坚克难,研发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完成9项技术创新,生产线效率、精度“上台阶”。

    此外,学校还联合企业打造创新共同体。目前,学校与广汽研究院、优尼冲压、雷腾智能光电“联姻”,搭建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汽汽车电子协同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以体制改革点燃教研人员创新“星火”,激励教职工用科研成果破除企业技术“痛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添柴加火”。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教师参与产学研的积极性,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推进一批“含金量高”的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学校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井喷式”增长,分别较上年增长34.8%和144%,学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专利拥有量,几乎占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半壁江山。2017年,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

    此外,为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科研“造血”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鼓励教师带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培养科研“后备军”。学校学生徐文浩参与学校和福田电器合作的科研课题,编程能力大幅提升,从学生变身为工程师助理。目前,学校已有两名毕业生被福田电器研发部门录用。

    “我校将继续打出产教融合‘组合拳’,更好地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和输送高质量人才,与地方产业共成长。”邱学青强调,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把创新资源打造成产业发展“加速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创共赢。

    (石婧雯)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6-28/1929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