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区域层面。回顾2019年,多地“奋进之笔”值得关注。(资料图片)
■新年特稿
2019年,历史的巨轮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国欢庆70华诞,教育的大事特别多。年初,《中国教育现代2035》印发。随后,《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基础教育重磅文件陆续出台。各地积极推动新政落地,开启教育优质均衡新时代……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一年,区域教育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哪些教育政策开启了基础教育新阶段?本期,我们约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们,从他们的视角,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2020年的工作。
——编者
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了系统谋划,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战线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答好人民“关切题”,推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普及普惠见成效,增强百姓教育获得感
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守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办实事,推动“学有所教”不断取得新进展。
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要打好控辍保学这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长治久安之战,在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去年5月,专门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以加强控辍保学和农村学校建设为重点,确保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在教育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控辍保学被作为漠视损害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出台《关于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关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健全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核查机制,确定了374个控辍保学国家重点监测县,“一县一案”制定工作方案。
云南省形成了“宣传教育、责令整改、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的依法控辍四步法,依法审理了多起控辍保学“官告民”案件。四川省教育厅把凉山彝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这块教育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建立公安户籍、教育学籍比对核查机制和县、乡、村、校“四本”台账,实施“一人一案”,采取学业补偿、集中办班、随班就读等方式,去年凉山州化解近6万名失辍学生。
去年10月,中纪委公布了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减少至6.5万。“三区三州”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减少至2.7万,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问题。在2018年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规划任务完成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近3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争取到2020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
湖南省高度重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04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截至2019年11月底,湖南省累计消除大班额3.7万个,大班额比例下降至5.1%,较2017年底下降22.7个百分点,超大班额实现清零,两个比例降幅均居全国首位。
开启优质均衡新阶段。走在前列的发达地区勇立潮头,以更高的标准深入推进县域、城乡、学校之间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在浙江省海盐县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要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要义,强调“指标合格了,人民群众不满意,这不是真合格;只有指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双合格,才是真正的优质均衡”。
回音——
安徽省宁国市教体局局长胡正平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总人口38万,拥有规上工业企业333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8家。近年来,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已占全市的四分之三,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日益凸显。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社会关注度极高,我市坚持把严格程序作为了解民意、听取民声、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在调研基础上,举全市之力新建了宁国中学高中部和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同时,将位于城区核心地段的原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校舍用于义务教育办学,极大地满足了城市新市民及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的需求。
(详见2019年5月7日5版)
“五育”并举培养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这“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深化教学改革提质增效。为实现在教育教学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强化教研、提高中考命题质量、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等配套文件,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考试命题对发展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探寻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全国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浙江省出台实施方案,要求抓好规范办学,严控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协同各方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推动“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目前,全国校内减负形势向好,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减少作业布置、减少考试、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等政策在各地绝大部分小学得到落实。
把防控近视作为体质监测的重点。针对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大幅加重出现的“近视危机”,教育部联合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与各省(区、市)签订近视防控责任书,将视力作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重点项目。2019年新增全国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认定113个地级市和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
北京市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提出教师使用电子屏幕开展教学时长累计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等。
上海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发挥学校防控近视的“主阵地”作用。
研究加强劳动教育的机制路径。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强化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尽快弥补劳动教育这个教育体系中最短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去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教育部正在加快研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实施路径。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的是调整优化课程设置,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统筹做好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相应形式的劳动教育。
回音——
四川宜宾翠屏区教体局局长向庆明
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使美育,特别是农村美育成为教育中“最短板”。反过来看,“最短板”的美育也可能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具“绩效”的利器。因此,翠屏区将其作为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突破口之一,作为建设“开放、智慧、活力”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统筹城乡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意见》,除了持续投入经费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兴建标准化学校外,每年投入2000万元教育奖励基金,表彰奖励包含美育教师在内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
(详见2019年6月4日5版)
夯实根基有力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营造教师安心舒心的从教环境,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构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与指导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工作相结合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在教师的招聘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严格师德师风要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集中治理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曝光和通报违反师德和职业行为准则的典型案例,对于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师,将终身禁止从教。
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破解基层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优秀教师“引不来、留不住”问题,督促各地在年终为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及安排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问题,明确2020年国务院督导办将把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作为督导检查重点。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浙江省海盐县,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出台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政策时,要同步、同时、同幅度给予考虑。
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2019年,特岗计划招聘规模已扩大到10万人,中央财政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西部地区年人均3.82万元,中部地区年人均3.52万元。支持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引导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招募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讲学。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发展协作攻坚行动,为乡村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加速补齐贫困地区教师能力建设短板。
完善新时代人民教师表彰体系。于漪、卫兴华、高铭喧被颁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为广大教师树起了精神坐标、立起了榜样旗帜,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
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行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抓住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借用等关键问题,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山西省以减少系统内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为重点推进教师减负工作,全省11个市面向中小学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项目,由之前的128个减少至49个,117个县面向中小学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项目由287个减少至133个,让教师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来。
回音——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教体局局长贺占平
在我们这里,教师拿绩效工资,首档与末档差距达两万元以上。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激励效应,我们分档次拉大差距发放奖励性绩效。连续两个学年度综合考核均位于前5%的一线教师、阿镇地区教师获得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或基层教师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的教师,均可享受高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的工资待遇。在学校连续两个学年度综合考核中均位于后3%的一线教师和综合考核中均位于后5%的非一线教师,执行低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的工资待遇。我们就是要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让干成事的人得实惠。教师是教育中最大的变量,教师工作做好了,教育质量就不愁了。
(详见2019年5月28日5版)
强化治理打硬仗,培育教育发展新生态
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和规范学校教育主体责任不断回归。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法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聘用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学校经费、自主设立内设机构等办学自主权,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关系。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8个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之一,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以学校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明确从政府自身改起,制定落实下放权力清单,将副校长聘任、内部机构设置和干部聘任、财政性经费预算管理、招生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等14项管理权限下放给学校,激发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有效提升了城市教育治理能力。
规范公民办招生秩序。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在2020年招生入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到位。杜绝民办学校通过提前点招、面试等方式招生“掐尖儿”,促使民办学校回归教育本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强化督导评估问责机制。去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围绕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职能,强调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制定实施《2019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让教育督导“长牙齿”,督促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推进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促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衔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必须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2019年着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超前、超标的培训行为,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教育部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干扰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业务范围从事培训业务,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会同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营造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盘点2019年,基础教育领域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着力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加强师资、完善治理上下功夫,狠抓落实提升效果能见度,教育惠民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学生“减负”和教师“减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幸福感。
展望2020年,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学有优教的追求,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基础教育,交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优异答卷!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回音——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
发展好教育,离不开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历届翼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百年树人理念,始终坚持显性政绩与潜性政绩的统一,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好的政绩和最大的民生。
我县大力实施“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出台了《翼城县县级领导包校责任制》,把教育工作列为县四大班子领导任期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自2011年以来,全县教育投入达27亿元,占民生支出的23%。
(详见2019年10月8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