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赛数控综合应用项目一等奖获奖师生
德国专家为实验班学生授课
开局
合作办学踏征程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迈入“黄金时期”,新发展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工业大区,提出通过打造“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率先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样板。
2016年9月,宝安区政府部门与德国有关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德方利用其特有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系,与宝安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推动“中德‘双元制’实验班”等项目实施的设想。随后,宝安区政府部门两次组织学校主要领导赴德国考察,深入开展项目调研论证,与德国“F+U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提出将聘请德国专家亲自执教,以“数控加工技术——智能制造”为培养方向,实行小班化教学。旨在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模式,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的应用技术人才。
根据宝安区政府部门、区教育部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端化和对德产业合作的指示精神,2017年10月,宝职集团二校区“中德‘双元制’实验班”开班,具有“宝安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实验正式启动。宝安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实验班的建设,将开设“中德‘双元制’实验班”“深化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连续3年写入区政府部门工作报告。其后,学校在充分论证并征求全国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中德“双元制”实验班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作为指导实验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突破
“双元”育人闯新路
“双元制”指的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并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宝职集团二校区“双元制”实验班在教学方面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模式。以德国“双元制”为基本理念,构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双元制学习工厂模式”,从“引校入企”到共建“学习工厂”,以中职学校和小微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真实工作情境的教育作用,将职业导向教育、职业技能提升各要素纳入系统推进。德国提供课程、师资、标准,学校师生和企业培训师得到系统培训;建立德国名师工作室、工作过程系统化专家工作室,依托集团成立的“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资源,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把企业实际问题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了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是突破人才培养固有渠道。建立“学习工厂”,以“企业典型产品—实际生产车间—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式教材—产学研发中心”为主线,构建了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实施路径,通过生产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了“四阶段发展”战略:第一阶段引企入校,学生工学结合;第二阶段办学入厂,一年级在学校学习,二年级工学交替到企业,三年级顶岗实习;第三阶段校企共建,融合发展;第四阶段建立中德合作学习工厂,建设高水准的技能培养平台,最终形成以“学习工厂”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有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企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立产学研发中心。
三是突破人才评价单一机制。建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评价方式。一方面,引进德国ISO29990标准,对接“双元制”本土化课程,加强对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成绩的督评,并进行产教融合绩效评价。另一方面,在“学习工厂”评价系统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经验给予认可,强调所学内容在真实项目中的运用,关注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团队建设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心。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融合
消化吸收新模式
“实验班”开班以来,宝职集团二校区坚持把“双元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校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湾区建设需求实际相结合,与国家、广东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相结合,与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结合,与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相结合,实现本土化吸收运用。
一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学习领域课程”理论,课程建设从“学科领域”到“学习领域”。校企课程实现了同步互动,既照顾到贯通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宽度”,又兼顾到学校学习情境的“课程深度”。校企共同修订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铣工工艺”“车工工艺”课程及相关微课资源包,出版了《3D打印创新设计实例项目教程》《简单制作组件学习场》《单片机技术应用》等校本教材,区级重点课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研究”已立项,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双元制学习工厂’模式探索与实践”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是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由“学科教材”到综合性“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开展企业调研,学校和企业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明晰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岗位任务分析表。再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引进德国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选取“鲁班锁”“錾口锤”等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环节进行“多情境任务”下的持续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把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到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使课堂“活”了起来。
三是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企业技师、德国名师走进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每学期学校均邀请德国专家为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示范教学,选用生活中常用的时钟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主要锻炼学生的锉削、锯削、钻孔、打磨、装配等手动加工能力。合作企业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企业技师也登上了讲台。为了强化师资力量,宝职集团二校区还邀请德国F+U教育集团副总裁、德国职教专家等为校内专业教师开展多次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分批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前往德国,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实验班教学提供智力支持。
扬帆
校企合作谱新篇
近年来,宝职集团二校区“双元一体学习工厂”、校企“双主体”育人效益显著,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校企关系更加紧密,区域影响不断扩大,对口帮扶能力增强,推动了优质国际职业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全科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促进了合作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各项目均借鉴中德实验班的实验成果,把课程设置和工作任务进行深度结合,把“课”和“赛”融入“学”和“训”,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效果,既体现“双元制”的引领性,又突出了技能大赛的任务导向性。学生源源不断地登上市赛、省赛、国赛甚至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得益于学校面向市场做强专业,积极深化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培养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优秀不优秀,学校说了不算,要看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反映。”宝职集团二校区执行副校长汪大木表示,在办学中,一定要实现8个“双”,即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身份认定、校企双目标培养、校企双品质精准引领、校企双师资培养、校企双基地建设、校企双教学管理、校企双考核评价等对接。
立足新发展和新挑战,宝职集团二校区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行先试的典范,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汪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