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3日,作为首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苏联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70周年。
早在18世纪初,中俄两国便开始了互通友好。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大量俄侨涌入中国,苏俄音乐文化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30多国外交使团及国内重要高校也陆续迁入。重庆一时成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育界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对外交流活动,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追忆70年中俄音乐交流辉煌,共建可持续交流发展之路
中俄两国在音乐交流和音乐教育上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基础。俄罗斯音乐从彼得大帝新兴俄国到女皇王朝的西化改革,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已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同期,中国在“白俄难民”来华、“学堂乐歌”、“抗日救亡歌曲”、“西学东渐”等背景下,也涌现了冼星海、吕骥、丁尚德等大批音乐家。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苏联大使馆迁到于此,中苏两国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盟国。在中苏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更上一层楼,在重庆成立了中苏文化协会,创办了《中苏文化》刊物,在音乐交流方面硕果累累。
长期以来,重庆师范大学不仅注重自身优势的发展,还非常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重庆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其音乐学院的前身是重庆师范学院音乐系,2004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同年重庆市教育部门在此设立“重庆音乐学院”,是我国西部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多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与俄罗斯相互组织的音乐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双方友谊,更促进了两国文化艺术互鉴,进一步构建文化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重庆师范大学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交流关系。近5年,互访交流、合作研究、派出进修累计45人,同时聘请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俄罗斯国家功勋演员Германовна·Мария Лючинк教授,俄罗斯音乐史与歌剧理论研究专家Медведева·Юлия Петровна长期为学院师生开展教学活动。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新型高师音乐学院而努力。
中俄联袂、成绩斐然、乐韵深远
从《喀秋莎》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0世纪外国歌曲的传唱度,恐怕没一个国家可以和苏联相比。1950年和1952年,中苏双方分别签署《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条件协定》和《关于中国公民在苏联高等院校学习的协定》。特别是在1956年《中苏文化合作协定》后,两国音乐文化互访愈发频繁,从此开启了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的深化之旅。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重庆师范大学与俄罗斯高校积极开展活动,在不断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把我国优秀音乐作品和教育理念向外传播,不断开辟了新的教学阵地。2015年8月,重庆师范大学14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两河情·青春派——2015年中俄两河流域青年论坛”并与来自俄罗斯联邦莫尔多瓦共和国和奔萨州的青年代表结对交流。论坛以青年为载体,在促进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推动着中俄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2017年3月24日,中央音乐学院潘淳教授以“浅谈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承和特点”为题在重庆师范大学介绍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地位和渊源,讲述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两所俄罗斯著名音乐学院的故事以及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承,并分析了它与苏联钢琴学派的异同;2017年2018年间,重庆师范大学聘请多位俄籍专家分阶段驻校,通过系列讲座向音乐学院师生系统介绍当代俄罗斯学界对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学科理论前沿知识;向学生们教授歌唱的正确呼吸方法和练习方式,详细讲解弱音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的人物刻画等。这些活动对加强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学术研究,总结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思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上的经验教训、规划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开创中俄艺术交流蓬勃发展新局面,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探索鸣合之路、期待多维交融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苏俄音乐教育效果显著,这与其规范的教育体系、优化的课程设置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国际音乐交流互鉴方面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近代中国的音乐教育之路一直以苏俄为榜样,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从艺术氛围、价值取向及民众的审美意识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推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部门应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养与艺术创造力。首先,中国与俄罗斯无论在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国际协作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发展,但音乐方面的交流还相对薄弱,特别是西南一带尚未形成系统的合作机制;文化交流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重庆师范大学这样的院校自觉加入到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中来,还需要谋求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的支助,发挥自身造血功能,争取多渠道资金来源。再其次,两国高校之间应加强建设“教、研、践”三位一体的交流实践平台,完善音乐艺术课程的学分互换,建立长期的深化交流。
重庆师范大学近年来的中俄音乐文化交流之路也是我国对外音乐交流的发展之路,我们在回顾中俄音乐流变的同时,更应进一步探讨中俄音乐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吴婧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