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许多老师都纷纷忙碌起来,大有一种不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就对不住孩子的感觉。似乎越忙,方显我们的敬业本色,越忙才表示我们为战“疫”作了贡献。于是,各种课程、各种版本的游戏设计铺天盖地而来……
犹记得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有记者问及孩子对SARS的感受。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竟说喜欢SARS。记者追问原因,孩子说因为有了SARS,一家人就能天天在一起,爸爸、妈妈有时间陪自己尽情玩了。没想到,这让成人胆战心惊的灾难日子在儿童看来却是一段美好的闲暇时光。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可以尽情玩耍,不再被逼着上各种兴趣班。
所以,疫情期间,如果老师想尽办法挤占孩子的时间,就会导致一些问题。一是过密、过频的联系与干涉,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加重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二是如此辛苦努力付出的背后,无形中传递、释放的理念,与我们的专业理想和追求背道而驰。
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工作和努力,向社会、家长普及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防止“小学化”倾向等理念。如今,在频繁的信息传递与“指导”过程中,我们无形中又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尊重儿童主动探索的天性
有人说,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也曾说过,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儿童共同构建教育。
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其内在动机支配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尊重、顺应幼儿的天性,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重视、支持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促使幼儿实现主动、自主的发展。
与此同时,儿童也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什么也不懂的个体,而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最科学的,他们会启动身体所有的“窍门”,通过看、听、触、嗅、尝等全身心体验世界。
新西兰幼儿教育大纲中这样描述儿童: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能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儿童在主动感知世界,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我们要走进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用心关注儿童的每个细小举动,全身心地接纳儿童,并把自己的关注、接纳、发现传递给儿童,形成一个正能量传递的循环,这会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
那么,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具体来讲,是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学习;是以多种感官为渠道的感知、体验式学习;是以动作伴随的操作式学习;是以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情绪化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整体化学习。
所以,对幼儿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生活在一个充满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在这里,他们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释放,他们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
虽然严重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周遭的变化。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虽然疫情让许多人无法正常生活、上班,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它难道不也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机会吗?家人平时疲于忙碌,现在有时间朝夕相处,很多专业工作者有了大把时间读书思考,父母有了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嬉戏、读书。
同时,这段特殊的日子,也可以让老师、家长们都静下心来。教育是慢的艺术、静的艺术,也是用心的艺术。我们如何在信息纷杂的世界中做到处乱不惊,或许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想想如何在专业理念、原则上进行一些指导,如怎样尊重、理解儿童,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等,而不是让孩子埋身于各种学习中。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家长的心态至关重要。家长不良的心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无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高期待、高关注、高焦虑。高期待带来对孩子的高关注,而对孩子的高关注又导致家长的高焦虑。在焦虑情绪下,孩子与家长都很累。
特殊时期,家长更需要理解、尊重孩子,需要用心陪伴、倾听,积极有效地回应孩子的想法与关切。相关部门更要借机向社会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帮助家长克服焦虑情绪,尽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让这一段特殊的日子,变得更温暖、更有意义。
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
居家生活的这段时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秉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
作为老师,要引导家长把时间还给孩子,把空间还给孩子,把活动的选择权和确定权还给孩子;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指导家长如何用心陪伴孩子。
一旦把游戏的空间、时间和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家长就会看到一个个具有主动性、且独具个性特点的孩子。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游戏、使成人在一个个真游戏情境中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获得新发现。
同时,家长要确保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教育贵在用心陪伴,只要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发展的亲子互动方式。老师应多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孩子游戏、阅读、聊天,让相处的时光更有趣,让孩子享受温暖的亲情。
总之,“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地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把童年还给孩子,还教育本来的模样,实现让儿童“今天快乐,明天幸福”的承诺。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