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王维审 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最近,我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这本书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我不断阅读,重复阅读。我想,这份魔力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书中的文章大都短小精悍、朴实无华,却又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二是书中的问题和案例皆来自教育教学一线,贴近一线教师的生活,而且有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引,容易让教师在阅读中获得借鉴。而我则是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得到做老师而不困惑的法宝。
教师成长——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从踏入教育阵地起,教师们都想成为受领导器重、受学生爱戴、受学生家长信任的体制内的名师,可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会成为芸芸众教师中的普通一员,过着波澜不惊的教育生活。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们不能成长,教师成长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如果教师有管理才能,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可以朝着学校管理者方向成长;如果教师有研究才能,善于钻研专业知识,可以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成长;如果教师具有技术特长,精通某些方面的技能,可以朝着社团辅导方向发展;如果教师具有班级管理才能,可以朝着优秀班主任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擅长写作,可以朝着教育写作方向发展。比如作者王维审老师,学的是历史专业,当过临时工,教过数学,做过班主任,酷爱读书,善于反思,喜欢写作,在他离开了教学一线后依然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等教育专著,他找对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又能不懈地坚持。
王维审老师说:“所谓方向,就是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然后懂得忽略。”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短板,发现自己的长项,专注培养,正视自己的“短板”,弥补或舍弃。就是说要在成长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与自己的“短板”和解。
教师读书——要围绕一根桩读出一个圈
教师读书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进行专业阅读。王维审说:“真正的专业阅读必须要有一根支撑阅读的‘桩’,这根‘阅读桩’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阅读历程。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阅读的自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然后再阅读教育经典和教育理论书籍。”这根“阅读桩”的树立过程就是悟道的过程。
“阅读圈”则是依据“阅读桩”建立起来的,是跳出教育的阅读,无论读文学、哲学、历史还是科学书籍,都会因为“阅读桩”的存在而成为教育阅读,从中可以感悟到教育的智慧和情怀,可以丰厚教师的人生积淀,可以成为教师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和姿态。在我看来,这个“阅读圈”也是教师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疲惫的时候,在失意的时候,在心理低潮期,打开一本书,我总能找到我的心灵导师,度我出泥淖。在工作遭遇瓶颈期,阅读相关书籍,我总能获得教育大家的指点,找到突破的办法。
读出自我则是教师阅读的最高境界。王维审老师说:“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构建自我。”这一目标对于我来说还远未达到,通过前期的阅读,我的“阅读桩”已经树立,“阅读圈”才刚刚铺展,还没有合围,要读出自我还任重道远。不过,通过读书,我已经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解救自己,在饱读诗书后与心中的那个随时任性而纠结的自己和解。
教师写作——为自己赢得“精神职称”
教师晋升业务职称越来越成为一件很难的事,一是晋升数额太少,二是晋升的条条框框太多,而且有的条件是一票否决的,比如说正高级教师评审中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或者是有专著,只要没有符合条件的论文或专著发表,无论教师多么优秀都没有参评资格。还有学校内部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多通过量化计分来选出参评教师,若是教龄不够长,工作量不够大,不做领导,教学成绩不够优秀就很难入围。所以大部分教师对于晋升职称已经不抱希望。已经晋升到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就不再继续追求。
王维审主张,教师要获得长久的成长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精神职称”。
“所谓‘精神职称’就是教师依据自己的内心把个人的某一特长或者爱好进行层级式的经营,在逐步获得精神成就的同时,获得一份能够持续、持久存在的成长力量。”就像温州的林志超老师研究问题学生的教育艺术一样,从记录教育案例,发表文章,出专著,到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每一个节点都是他给自己的奖励,不断地获得自己的“精神职称”。
教师敬业——享受职业幸福的基础
王维审老师在《分数能够说明什么》和《分数到底有多重要》两篇文章中都阐明了分数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他说:“分数也许很重要,但它只是很多‘重要’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成长的全部。”
身在教学一线,特别是高中教学一线的我,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分数的,因为有了高的分数学生就能考上好大学,教师就有了好的教学成绩,随后就有了各种考核或评选的优秀。但是在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分数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师的敬业不仅仅要放在抓教学成绩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后者才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也是能让教师享受到职业幸福的不竭之源。因为多年以后,学生会把用来考分的知识和技能忘掉,留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是那些琐屑的叮嘱和规劝,是那些低迷时的激励,是那些胆怯时的抚慰和痛苦时的温柔一笑。
宇宙浩瀚,知识无穷,世事琐碎,一个人要做到不困惑着实不易。选择做一个从容的教师,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有灵魂,让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都快乐起来,要分数也要温润心灵,这就是我的追求,也是我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找到的不困惑的法宝。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