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携手基础教育 共育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db:作者]  2017-11-27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11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召开。共有800多名专家、学者、校长和教师出席会议。

    本届论坛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原有72所优质生源基地校的基础上,又吸纳了32所优质高中加入,使得生源基地校总数达到104所。

    本届论坛还诞生了一个崭新的联盟,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这一联盟旨在与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基础教育界各级各类学校联手,发挥北外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地位与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我们的目标和使命已经从融入世界转变为推动世界!”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在“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上,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国际国内形势得出的基本判断。

    同时,彭龙也把这种变化视为北外发展的重大契机:如何使北外的毕业生继续担当大任,从而回应祖国的需要?

    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看来,“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就越要凸显本土化、民族性”。

    与会者一致认为,从观望者到参与者,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落实到具体的外语特色校人才培养上,必须大学联手基础教育,共同造就“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办学:

    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提到提高国家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在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乔玉全看来:“外语教育能力建设是外语能力提升的关键”。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4以上,但是我国在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仅有1.12%,这和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论坛主旨发言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对一项统计数字深感痛心。在他看来,要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龙头的我国外语教育界责无旁贷。

    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和深厚外语教育教学传统的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将“胸怀国家、服务人民”深深扎根于办学理念之中。据北外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介绍,近年来,学校以“小语种、大外交”为基本建设思路,在已有84个外语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格局转型和国家利益延伸新形势,完整开设欧盟国家23种官方语言和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新增非通用语种主要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预计到2020年,北外开设的语种将达到100种。此外,学校还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四个高等研究院,促进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跨院系合作。

    今年,借鉴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生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北外学院”和“国际组织学院”。

    “我们要构建具有北外特色的本科人才通识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国内更优质的外语特色本科教育,探索培养国家战略亟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端国际化人才。”彭龙提醒与会者注意,北外早已不是很多人心目中固有的“单科型大学”。

    如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经过锐意改革,已经从单科大学走向多科型大学,拥有文、法、经、管、工五大门类。今年9月21日,北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17年QS大学学科排名里面,北外的语言学和现代语言两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第51—100名,英语语言文学进入全球第201—250名。中国大陆仅13所高校有两个及以上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00名,北外就位列其一。

    “依托多语种学科优势,坚定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北外当仁不让承担起这一重任,这本身也体现了北外的国际化视野和格局。”金利民说。

    “作为北外下属的出版社,我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北外的传统一脉相承,不以商业利益驱动我们的事业。”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社长彭冬林透露,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下,目前外研社共出版40多种外语的教材,其中30多种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纯粹服务于北外的教学、科研。

    育人:

    中国情怀兼具国际视野

    “没有国际化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教育,语言一定是先行的。”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充分肯定外语教育教学在国际化教育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对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国际化的教育,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向与会者提到了一份重要文件——北京外国语大学章程。众所周知,大学章程是大学校内具有极高效力的行政文件,而北京外国语大学章程的第七条,经过制定者们的反复推敲,确立为“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把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放在头两位,而且把中国情怀放到国际视野前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贾文键看来,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性质定位,决定了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手段:北外的国际化教育始终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这,也是北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近年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被视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金利民强调,北外看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包含“用外语讲述中国”的能力。北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以熟练的外语阐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的价值观。2017年,北外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当中,专门开辟了相关项目,让学生用所学语言,向对象国语言民众居住区,宣讲中国的文化与政策,并记录宣讲的经历以及观众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跨文化沟通的实践经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中国情怀,尤其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滋养,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很可能只是长着一张中国脸,但心是外国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林温霜在谈及教学中如何看待外版教材时有感而发。

    牵手:

    上通下达立体培养人才

    据北外目前所掌握的统计数字,当前,我国共有150多万名外语教师,其中只有20万名在高校,另外130万名全部分布于中小学。王文斌提示基础教育同行们和大学同行们一起思考,在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在提升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我国这个外语教育大国真正成为外语教育强国?如何夯实我国外语教育的基础?怎样的顶层设计才更适合于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

    “我们看待外国语大学,看待外语的时候,很多时候要超越语言来思考问题。语言的培养是逐渐提升的过程,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大学和中学这两个阶段必须对接起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看来,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国际化教育绝不是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项目,或是把学生送出国去就完事了。”张连仲期待北外和基础教育学校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在国家发展大趋势的策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不少基础教育外语特色校的多语种教学明显加强,不少与会者谈到了多语种教学的前景、困惑与问题。伦华教育创始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曹伦华提出:用“战略眼光看我国中学生多语种教学发展”,迫切希望借助高校的力量对基础学校进行课程、教材、教师培训方面的帮扶。

    外研社的引进版和原版教材,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中广泛使用。北外希望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们传递一种重要信息,即希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而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芳表示,本届论坛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外研社将一如既往,充分发挥自己在教材出版、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课程研发、课题研究、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优势,为基地校、联盟校及其他中小学校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更专业的服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关于未来,彭龙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待“与基础教育界各级各类优质学校携手共进,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11-27 180000/19720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