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成员校发展植入“共享”基因

[db:作者]  2017-11-29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辛军锋(左一)到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为当地农村校长“送培下乡”。 本文作者 供图

    ·中国好校长·名校长工作室系列

    陕西省内高校林立,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却很缺乏。带着在校长工作室成立之初对陕西教育现状的判断,辛军锋和工作室成员校长自2015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就在思考如何构建“家门口的好学校”。

    辛军锋校长工作室通过研究论证,以“发挥特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成员校的特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在现有基础上新教育帮扶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推动陕西基础教育的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下校诊断,用办学理念“聚气提神”

    “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教育智慧关系着学校的教育品质,校长的教育理想决定着学校能走多远。”这是辛军锋对校长角色的真切认知。他认为,一所学校的成长离不开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辛军锋校长工作室团队通过摸底走访和调查研究,结合每一所成员学校的特点,帮助成员校长寻找学校的“精气神”,去改变和提升学校气质。

    成员校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由于世博园建设,校园周边大量拆迁,生源流失严重,而且学生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如何帮助学校走出困境,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校长李毅君最为头疼的问题。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辛军锋带领工作室成员校长,到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进班听课,召开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深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工作室成员校长发挥所长,现场报名,对口解决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评价、家长培训等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工作室成员校长们都拿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意见。辛军锋自己则承担起了第五十七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培训工作,把他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家长会和网络平台有效地传递给家长,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经过各个成员校对口的传递和帮扶,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顺了,老师轻松了,学生活跃了,家长认可了,生源保住了。”李毅君感慨,学校发展像装上了“引擎”。

    这样的“下校诊断”对于工作室来说,不在少数。2015年以来,辛军锋校长工作室多次深入到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咸阳市黉学门中学、西安市蓝田县曳湖中学等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与西安市中学、延安市黄陵县田庄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进行教学研讨交流,为学校代培青年教师;派出专题调研组,对工作室成员校安康市宁陕中学和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九年制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与校长们分享办学经验,不断传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

    交叉学习,优质教育资源“分流灌溉”

    辛军锋知道,要实现工作室各成员校共同发展,仅仅依托自己所在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易导致学校办学同质化。因此,尽可能地使工作室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各取所长,成为辛军锋在主持工作室工作时的重要思路,他鼓励各成员校交叉学习,从其他成员校身上找到适合“嫁接”到自己学校建设的“元素”。

    在这一理念下,工作室成员校长自主申报自身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特长,工作室对各成员校申报的项目认真审批。审批通过的学校教学特色形成课程资源,通过每周一次的网络研修课分享给所有成员校使用。网络研修课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心理健康课、名师培训、教研活动、班会课、班主任培训等,成员校教师虽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却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接受一样的培训,也便于各成员校教师的教学交流。

    同时,辛军锋校长工作室成员校还互派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既学习他校的长处,又带去自己学校的成熟课程、管理,进行指导,其中优质资源较多的学校需要多派出骨干教师走访成员,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西安博爱国际学校是辛军锋校长工作室的成员校,也是西安高级中学大学区的成员校。由于学校地处西安北郊,地广人稀,距离城区较远,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并不多。两年来,西安高级中学先后派出3名骨干教师,长期对西安博爱国际学校这所民办学校进行对口帮扶,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对学校工作进行引导和帮扶。如今的西安博爱国际学校得到了很大改观,教研水平、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先后有2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艺体教育也日显特色。

    领航中青年校长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举办主题研修活动……这些早已成了辛军锋校长工作室极其常态化的工作。

    各美其美,特色校园文化寻根历史

    “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神,一所有灵魂、有精神的学校才能立得稳、走得远。”地处三秦之地,陕西这方水土中的红色基因沸腾在每一处建筑中。

    在办学实践中,辛军锋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挖掘各成员学校的历史积淀,把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打造成具有丰富西安元素、古色古香的“闹市中的静书斋”,使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精神家园;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育才中学的教学区、活动区,开设富有特色的“秦腔”“关中民俗艺术”“西安旅行英语”等校本课程,带领育才中学师生参与编撰校史课程、发起延安“寻根”研学活动等,构建了多元开放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精神境界。给育才中学“提气”的做法,也让这所被誉为“红色摇篮”的三秦名校,走出了“平台期”的困扰。

    这些办学探索的成功,让辛军锋在规划工作室工作内容时,尤为看重成员校和帮扶校的文化建设。他和工作室成员校长,与学校深厚的历史对话,挖掘学校办学特色,赋予其新的特色和时代使命,让“家国情怀”的种子根植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辛军锋校长工作室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辛军锋自己学校开发的《红色摇篮》《圣地摇篮》等校本教材,与各成员校分享,编织起了多校联动的“家国情怀”德育体系。

    打下了红色的基底,各成员校又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上演着不同的精彩。以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为例,由于毗邻西安浐灞生态区,校长李毅君便在学校倡导“绿韵”文化,通过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寻找滋养人文精神的源泉,用绿的精神(青春、生命、活力等)鼓舞师生,用韵的情操(优美、雅致、和谐等)涵养师生,使绿韵文化精神真正走进每名师生的心灵,让师生的身心都能迸发出绿韵文化的光彩。

    一校一特色,成员校各美其美。学校精神立起来了,改变也随之开始。课堂成为学生最快乐的地方,教师有了归属感,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有了自豪感,多元培养让每个学生自信发展。

    “责任”“使命”“担当”这些词提起来容易,但落到实地却很难。在辛军锋校长工作室,他们给出了印刻着三秦特色符号的回答。早已深入内心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让辛军锋校长和他的工作室团队始终不遗余力地在三秦之地帮扶、支教,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也正是他和工作室团队的用心、用情、用力,才使工作室在诸多工作室的引领工作中划出了自己的轨迹。(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提供)

    画龙点睛:

    教育帮扶当扶“精气神”

    刘彭芝

    俗语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学校作为育人的摇篮,也应该有“精气神”。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长相,折射出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样态,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塑造、提升学校的“精气神”,是辛军锋校长工作室“领航”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与辛军锋校长自身的办学经历和实践探索密不可分。他每到一所学校,所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精气神”。他深信,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字:魂、人、根。“软件比硬件更难补齐,只有精神站起来了,一切才会改变。”在他的管理下,这些问题各异的学校实现了华丽蜕变。他将地处市中心、晨钟暮鼓的第三十中学打造成了“最西安”的中学,使老一代革命家创办的育才中学跳动着“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的灵魂……这些成功的办学实践,本身就为成员校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启迪他们在办学过程中创新变革、办出特色。

    “精气神”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关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辛军锋校长引领着成员校长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面对校情各异的成员校,他深入调研,帮助寻找学校定位,提炼学校精神;多途径合作交流,不断强化校长学员的专业功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他们塑造学校精神的能力;输送优秀人才到成员校常驻帮扶,选派优秀教师、班主任送教下乡;接收成员校的教师来校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中自立、自信、自强;与成员校共同推行“家国教育”德育体系,让家国情怀伴随学生成长……这些“造血式”的、增强学校内生动力的帮扶,都在为成员校“精气神”的逐步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帮扶,当扶“精气神”。有了“精气神”,一所薄弱校才能真正“脱贫”,可持续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辛军锋校长和他的工作室成员校长正在以脚踏实地的探索,为办出更多有“精气神”、令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力量。(作者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首期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主持人、首席专家)

    【链接】

    尊重教育: 为师生心灵“补钙”

    党敏增

    我所在的西庄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积淀的学校,曾走出过师哲、杜鹏程等革命人才。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学校站在新的成长节点,学校发展需要“补钙”,才能可持续发展。加入辛军锋校长工作室后,在工作室的帮助下,我们走上了尊重教育的探索之路,开始了“尊重教育”的有益尝试。

    尊重意识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我曾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百名教师进千家”的大家访、大调研活动。这次家访,唤醒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意识。一名老教师说:“教书几十年,原来我们对学生了解太少了。”一名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在家访后感叹:“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我们的学生是这样长大的。”

    尊重教育从尊重课堂做起。学校每名教师本着“对每一节课负责,对每个学生负责”的原则,向自己心目中的名师学习,读这位名师的著作,观看这位名师的课堂实况,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开展校本研究以来,学校教师“一人一题,一题长久研究,一题带动多题”,短短半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学校还开展研课活动,教研组一周一研,同课教师一天一研,通过研课确保课堂教学万无一失;开展“挑刺课”活动,听课教师在常规课上挑毛病,群策群力,为上课教师“在课堂中解决所有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尊重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延续。如今的校园缺少书香味,教师忙于事务工作,学生淹没在题海中,没有了阅读的人文浸润,尊重教育又怎能在师生心中引起共鸣?于是,学校将“尊重校园、书香校园,宁静校园”确立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今年3月,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终身学习”读书活动月,免费为每一名教师送图书,将图书馆办到每个教室和宿舍;举办学生读书朗诵会、开辟专门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让回归经典阅读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共同行动。

    小小的阅读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与行为,尊重教育开启了一扇最难打开的门,尊重正逐渐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习惯。(作者系陕西省韩城市西庄中学校长)

    有效教育: 从学法开始改变教法

    高雅锦

    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境界时,使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教育之道也在于此。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现在“化”的作用中,体现在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效果呈现上。教育的起点不在于我们的学生本身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变得聪明。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

    辛军锋校长工作室的理念之一,就在于通过课改,打造有效教学的课堂,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加入工作室后,我校在探索有效教学改革模式的过程中,成为了云南大学教授孟照彬创建的“有效教育”(MS-EEPO)首批实验校。学校在课改实验的初期,部分教师由于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我及时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全校教师会、年级组会、备课组长会,在课改理念上达成共识。

    为进一步推动“有效教育”的落地,我和学校领导班子做实校级教师、学生通识培训;教学副校长亲自示范如何上好MS-EEPO课,让师生见证“有效教育”的可行性,最终赢得全校师生的认同与认可,在课堂上积极践行“有效教育”。

    “有效教育”的提出者孟照彬教授认为,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有效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开展多向互动,进行探究式、自主性学习,学法的改变最终带来教师教法的“转身”。

    此外,学校管理也从原先对繁杂事务的管理转向一切围绕“东元生命课堂”构建展开,对教学内容、实施、评价、总结、创新等方面进行衡量,有效、高效的管教学在学校已经蔚然成风。(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11-29 180000/19731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