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生源多样化有利推进教育公平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实习生 刘欢

  在今年高考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减少在属地招生计划6000余名。如今,高招录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项措施执行的效果如何?记者采访了有关高校。

  直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8年下降近17%

  根据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2010年,大多数教育部直属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缩减当地生源计划,把更多的指标投向中西部地区。

  据了解,上海、天津、湖北等地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压缩比例普遍较大。“本地生源比例最高时占到学校录取学生的一半左右,近三四年来,武汉大学每年都会减少200多个本地生源招生计划,今年,学校在湖北又减少了250多个招生计划,本地生源比例已经降至30%以内。调出的计划主要投向河南、安徽等中西部生源大省。”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晏金柱告诉记者。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直属高校属地招生的平均比例约为43%,这几年来由于实施了“中央部门高校区域协调计划”,这一比例不断缩减,2010年降到了26.1%,减少的部分全部投放到中西部生源大省,显示了教育部为促进高教资源配置合理化而做出的努力。

  优化生源结构是一流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部出台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晏金柱说,“中央部属高校多是高水平重点大学,并且多位于发达城市和地区,实行这项政策可以让中西部地区的更多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出了一名“牛”女孩王拉芝,作为数学系的学生,她拿到了学分成绩3.99(满分为4)的全校最高分,吸引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0余所美国名校,以总额达300多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来沪“抢夺”。

  “这个女孩来自于浙江温州的一个小城镇,这说明生源结构的多样化对一所大学非常重要。”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校内对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作过调研,发现不少外地来的学生在学术发展、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态度都超过上海本地生源,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表现更显著。

  “生源结构的多样化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刘承功说,“对此,学校领导层早就形成了共识,复旦大学这几年一直在调整属地生源的比例,以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服务地方不仅体现在对招生名额的“照顾”

  建在各个地方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财政投入,因此,为本地培养更多人才就成了直属高校对地方支持的一种直接回报。“上海市政府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支持力度特别大,这几年尽管部属高校在上海招生规模缩减了,但是上海市的支持并没有减少。”上海交通大学招办主任陶正苏说,“属地生源减招对本地生源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地方政府可能有一个底线,一旦突破了这一底线,地方政府恐怕就会有想法了。”

  对此,陶正苏建议,作为部属院校的改革措施,中央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承担更大的责任,统筹协调和地方的关系,形成向中西部倾斜、促进教育公平的更好的体制机制。

  “学校在天津的招生计划从3年前的25%缩减到今年的18%,开始时地方政府不太理解。”天津大学副校长余建星对记者说,“学校一方面坚决执行教育部的决策部署,另一方面也加大服务地方的力度,让地方政府明白,服务地方不仅体现在对招生名额的‘照顾’上,更体现在从技术更新、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地方提供支持。这几年,学校服务天津的科研项目几十倍地增长。如今,属地减招并没有影响学校和地方的关系。天津市对学校的支持反而加大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因为生源结构的调整而变得更好,学习风气变得更浓。”

  【2010年高招新看点】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7-15/1974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