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兴趣班究竟是为了谁的“兴趣”?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走进身边自然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图为江苏省无锡市南泉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水沟里捉泥鳅。赵林芳 摄 ICLONG 提供 孩子们在探究草的秘密。赵林芳 摄

  学前观察

  严格地说,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兴趣导向的,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兴趣的。如果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之外还有“兴趣班”,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要么幼儿园教育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么“兴趣班”本身就是与幼儿园教育重复的或者是违背幼儿园教育规律的

  ■虞永平

  幼儿园应满足幼儿合理兴趣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并且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主动活动、积极参与、充分投入是幼儿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特征,而兴趣是幼儿进入这种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保证,也是学习得以持续的动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自发的兴趣,努力引发幼儿内在的兴趣,避免在选择内容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追求形式和外表上的新颖,而不关注幼儿内在的、真正的需要。

  一切真正的兴趣都是能够满足幼儿真正所需要的,能让幼儿感到有充实感、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就是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为导向的,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从专业的意义上辨认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与其生命成长一致的程度,也就是说,教育不是满足幼儿所有的需要和兴趣,而是满足那些对幼儿的身体和精神有真正促进意义的需要和兴趣,教育不应硬塞给幼儿们毫无兴趣的东西。

  只有关注每一个幼儿合理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首先,在班级的范围内,多重视幼儿对活动的选择性,为幼儿提供了具有不同材料和内容的区域,甚至可以说班级的活动区域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设置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时间对活动内容进行自主的选择;其次,在幼儿园的范围内,设置了很多专用活动室,其作用是向幼儿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有些幼儿园甚至让幼儿跨班选择活动内容,与不同班级的幼儿共同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因此,关注并努力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意。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兴趣来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严格地说,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兴趣导向的,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兴趣的。如果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之外还有“兴趣班”,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要么幼儿园教育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么“兴趣班”本身就是与幼儿园教育重复的或者是违背幼儿园教育规律的。

  今天的“兴趣班”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热衷的事情,其实,幼儿兴趣的满足并没有因为有了“兴趣班”而得到保证,相反,“兴趣班”的产生经常映射着日常教育的无兴趣。有人说“兴趣班”是为了满足个体幼儿的兴趣,那前文所说的“区域”和“专门活动室”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有些幼儿园的“兴趣班”,为了给幼儿真正提供满足个人兴趣的机会,特意请了校外的人员来“教”“兴趣班”,甚至“兴趣班”本身就是由幼儿园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共同举办的。我们认为,如果幼儿园所教的内容是教师本身所无法承担的,要么说明教师是不称职的,要么说明幼儿园教了本不该让幼儿学习的东西,所谓不该教的是指远离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远离幼儿兴趣的东西。外来人员在幼儿园举办“兴趣班”的法理问题是他们是否具有幼儿园教师的资质,幼儿园把幼儿交给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质的人员是否违反了法规,当然还有重复收费的问题。幼儿园的保教费是按日收取的,如果“兴趣班”收费就意味着重复收费。当然,为了“收费”而不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开办的所谓兴趣班的幼儿园绝对不是少数。

  被误导的“兴趣班”

  尽管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禁止幼儿园随意举办兴趣班,但幼儿因所谓“兴趣”消耗的时间、精力并未减少,家长因此的经济支出也未见降低,那么兴趣班缘何如此深受青睐?兴趣班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审慎思考兴趣班的本质:

  第一,兴趣班代表了谁的“兴趣”?“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以满足儿童兴趣需要,并借此促进儿童某方面智能、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健康发展的学习组织。对“兴趣”的理解与定位决定了兴趣班的实际性质。必须明确的是,“兴趣”一定是幼儿自身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真正需要的,它也是组织一切活动的依据。冷静观察当前的兴趣班,不乏可以发现无视幼儿兴趣的现象。就兴趣班本身来看,课程内容不是源自传统的艺术学科(如器乐、绘画),就是来自学校教育科目(如数学、拼音),尽管有的经过改头换面显得格外“时髦”,但难以抹杀的是,在确定这些内容时,谁也没有考虑过这是否就是幼儿的兴趣,或者说儿童的兴趣被设定好的内容挤压成了这样屈指可数的几种。事实上,它首先考虑的是兴趣班消费的实际支付者——家长与社会的需要;就兴趣班的选择来看,一些家长按照自己对儿女的成长期待代替幼儿作的决定,用自己的意志和兴趣筹划孩子的自我;就兴趣班的社会影响来看,那些能够提升学业成绩、增加职业成就筹码的“兴趣”往往大受追捧(如外语),这在更广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兴趣的认识。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兴趣班由来自成人世界的伪兴趣构筑而成的。

  第二,兴趣班代表了谁的利益?兴趣班应当着眼于儿童的利益,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一些兴趣班首先成了举办者满足经济兴趣的手段。一方面,大多数兴趣班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在兴趣点的确定上过分关注市场导向,什么班上的人多就办什么班,为了压缩成本而雇用廉价师资;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开办有偿兴趣班,个别幼儿园办班的目的就是弥补保教费的入不敷出,因此它们甚至将正常的教学内容“兴趣化”,不参加兴趣班的幼儿常常只能独自游戏,导致一些家长为了不使孩子伤心而被迫消费。当然,的确有部分家长被虚假的宣传强占了自己的意识,对兴趣班热衷无比,对昂贵的费用毫不吝惜,似有一种悲壮感和“成就感”。

  第三,兴趣班产生了何种“效益”?兴趣班在兴趣和利益定位的偏差,对幼儿的伤害以及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首先,儿童的兴趣不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可能因为进行了不适宜的学习而损害原有的或潜在的兴趣,例如不恰当的识字活动影响了孩子在小学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其次,正规的幼儿园课程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现存的兴趣班内容,如果兴趣班没有更为针对性地满足幼儿个体特殊需要的话,那么,这种投入就是一种重复投资,那些变相强迫幼儿上兴趣班的教育机构便有重复收费的嫌疑;再其次,兴趣班具有教育观念导向功能,特别是在与商业运作结合的过程中,这一功能往往通过宣传手段而被扩大,由于现实中兴趣班存在种种违背教育科学和人类价值的问题,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错误认识可想而知。因此,兴趣班的主要效益不是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而是让举办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如何避免幼儿“被兴趣”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兴趣班成为正规机构教育的有益补充呢?我们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第一,家长要理性对待子女教育投入。合理投入的基本前提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即投入应满足孩子在身体成长和心理发育等方面的自身需求。因此,决定是否上兴趣班前,家长要冷静评估和思考兴趣班所提供的教育内容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是否已经具有;兴趣班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兴趣班的学习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一投入的成效与所消耗的资金比是否恰当,有时高昂的投入不是兴趣班本身的价值,恰恰是举办者使用了“高价优质”的大众心理错觉。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投入,除了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对低幼儿童来说,重要的不是兴趣班,而是父母多多的陪伴。孩子的兴趣就是在充满亲情、充满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父母的耐心陪伴是孩子最大的需求,也是孩子产生兴趣并得到满足的基础。父母是幼儿的基本教育者,所谓基本教育者,是指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孩子的成长就是在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在大部分情况下,父母应相信自己、相信老师,而不是吹得天花乱坠的兴趣班。

  第二,在社会力量办学问题上,要协调社会参与和政府管理间的关系。大多数兴趣班的举办主体是社会力量,他们或独立开办或借助幼儿园开办,它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甚至以夸大和欺骗的方式引导着所谓的市场。由于目前政府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教育内容没有严格的审定制度,因此存在着主办者为了吸引生源、增加收益而随意设定教育内容;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雇用不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等现象。因此,当前需特别明确政府在监督社会力量办学中的管理职能,制订针对非托幼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主办者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并依此清查那些不具有资质的举办主体;制订检查标准,组织由行政部门、教育专业人员和家长代表的检查组开展定期检查;制订兴趣班宣传审定制度。真正避免幼儿在不良兴趣班上耗费宝贵的童年时光,家长在不良兴趣班上浪费本来就有限的经费。

  第三,大力实施幼儿园教育改革,使兴趣充满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使课程真正由兴趣引导。从理论上来讲,幼儿的兴趣不应在幼儿园教育之外,它本身就是设计、组织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起点。之所以如今的兴趣班“大行其道”,这和幼儿园教学自身无法满足幼儿需要不无关系。因此,加强幼儿园教育改革,只有以儿童需要作为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将教育与儿童生活、儿童经验相联系,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让兴趣贯穿幼儿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孩子通过接受幼儿园教育即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才能在不增加幼儿精神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同时,彻底解决兴趣班所引发的问题。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师说

  心中要装无数个“兴趣班”

  ■代玲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一直认为教育不是传授和教诲,而是熏陶与影响。在培养孩子方面,我鼓励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向往美好的事物,寻找和激发他们的各种兴趣点,因此,我心中时刻装着无数个“兴趣班”。

  说起兴趣班,大部分人都认为非常重要,至少会说反正大家都报。不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兴趣班的关键在于“兴趣”二字,当然万事都不是绝对的,不是孩子有兴趣的都好,没兴趣的就都不接触。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心中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将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首先孩子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其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一技之长。将孩子培养成为怎样的人,需要我们去熏陶、去影响。

  比如,我认为我们祖国的文化是应该传承的,尤其国画与书法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那么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是创设环境,二是自己投入感受,三是带领一部分先有兴趣的孩子去尝试,四是有效果后再进行鼓励、引导。就这样,通过3年的熏陶,现在全班每个孩子都能提笔作画。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都是在兴趣中掌握的,整个过程都是用心去完成的,自然可以称为兴趣班了。

  再比如,有一个家长为孩子报了英语班、奥数班、乒乓球班,每天时间的安排非常紧凑,像赶场似的。一天,我为孩子留了一点作业,目的是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意识……第二天,洋洋小朋友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没有做作业,因为我从幼儿园回去马上就去上英语课,然后又去上乒乓球课了。回家很晚,妈妈说,英语单词要背背,这可是交了很多钱的,幼儿园的作业就别做了。”听完后,我在想:兴趣班让孩子学会了什么呢?家长又让孩子在兴趣班中发展了什么呢?

  我班还有一个男孩叫晨晨,一天他爸爸接他,他就是不走。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想住宿呢?”他说:“我喜欢幼儿园。”晚上我和他边折纸边聊天,他说:“我喜欢和老师一起玩,回家就要练钢琴!练钢琴!明天就要回去了,老师您给我爸爸打电话吧,别让他明天来接我!”听着孩子的话,我的鼻子酸酸的。后来,我和他爸爸聊了聊,家长说:“报钢琴班也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时他说喜欢,如果不坚持,怎么能成功呢?”可何为成功?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压力和痛苦,就是成功吗?

  实际上,老师和家长的心中要装着无数个“兴趣班”:当孩子喜欢天上的星星月亮,我们就陪着孩子去赏月、讲些天文知识给他;当孩子喜欢上画画,我们就和他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去观察景物、去欣赏画展、去户外写生……

  (作者单位:空直蓝天幼儿园)

  园长说

  别让“兴趣班”扼杀孩子的兴趣

  ■王燕  

  又到了一年一度招生的时候,有位家长来园咨询:“老师,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研究生,儿子两岁多,非常聪明。你们幼儿园有没有开办英语、钢琴、美术等特色班,如果有,我就带孩子来报名,我要让儿子从小学习各种特长,储备竞争实力。”我追问道:“这是你的想法,你了解你的儿子吗?他到底喜欢什么?”“他还小,可塑性强,我想让他从小全面发展,走在别人家孩子的前面。”作为分管招生工作的副园长,当下,面对这样需求和询问的家长数不胜数,我像往常一样耐心地回答她:“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基本学习方式。要想让孩子从小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学前教育,一是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孩子在真实的游戏中发展,二是要关注孩子的真实兴趣,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的确,“80后”的父母面对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深知孩子一生起步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对幼儿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与追求。不可否认,参与兴趣班有诸多好处,可是“兴趣班”真的是孩子的兴趣吗?以各种选秀节目为例:家长们乐此不疲地把孩子打扮成“小老气”,手拿话筒摇头晃脑、撕心裂肺地唱着“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之类的歌曲,在观众的笑声中,家长们似乎是心满意足了。可是,如此脱离实际年龄的成人化歌唱兴趣培养,对孩子的声带发展其实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学前教育中,孩子实际上成为了成人的玩具,成为了满足父母虚荣心的工具。

  我们发现:家长选择兴趣班的误区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兴趣班=托管班”。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兴趣班,可以让老师多带一会儿,免得回家淘气。二是“家长的定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在这一点上,不少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弹琴、画画,我的孩子不学,就比别人落后一步,从小学点特长,对以后的考试、求职都有好处,先报名再慢慢培养兴趣。”

  这两种情况,孩子实质上都是“被兴趣”的,这不仅严重剥夺了幼儿享受童年的乐趣、与伙伴一起游玩的时光,还会在幼年时期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使孩子越来越厌倦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让孩子拥有真实的兴趣,回到真正能让孩子感兴趣的、给他们带来乐趣的活动中去吧!也就是说,真实的兴趣培养应该是以尊重为前提,以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为依托,辅以成人的支持、引导与合作下的学习活动。

  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呼吁:别让成人的兴趣成为孩子的“包袱”,别让“兴趣班”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回归真实的兴趣班吧!

  (作者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副园长)

  管理者说

  一切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贺玮  

  幼儿园办兴趣班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有哪个幼儿园不办兴趣班那才是家长们议论的怪事,但其实身陷其中的各方人群都有不同的想法:

  园长们对兴趣班的举办和管理是很困惑的:虽然大部分幼儿园的兴趣班都是和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合办,但幼儿园作为责任主体,要在办班过程中协调关系、处理矛盾,如办学机构的诚信问题、收费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师资问题等,家长一有意见就会向园方投诉;如解决不好,还会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给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带来麻烦。除此以外,还会影响到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兴趣班的时间不一,参加的孩子不同,因此,一到兴趣班开班时园内就乱糟糟的,如果此时带班老师管理不善,还会引发安全问题。

  但如果幼儿园不办兴趣班,又会遭到家长的责难,家长会抱怨因幼儿园不办兴趣班,他们还要花费双休日的时间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去上,耗时又耗力。有的甚至联名、实名投诉至教育主管部门,表达强烈的需求,给幼儿园施加压力。更有甚者,还把幼儿园办不办兴趣班作为选择幼儿园的标准,真让人哭笑不得。

  面对这种情况,园长还是应该从是否有利于孩子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来决定取舍,对家长的需求要合理引导,要让家长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勇于对不正确的家教观说“不”。如果有官方评估、权威机构认定的信誉度高的培训机构,也可作合作的尝试,作为对园所教育的有益补充,但需做好规范管理。

  而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它们可以把服务做得非常到位,它们研究市场需求,什么热门办什么班,迎合家长的口味,但大部分机构的师资和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因为幼儿很难对老师作出全面的评价,往往是家长看到孩子们被贴了好多小红花从兴趣班里走出来,觉得内心很满足,而每学期1-2次向家长的汇报课又怎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日常教学的效果呢?

  家长的强烈需求、幼儿园的进退两难、办学机构的热衷经营使得兴趣班在幼儿园很正常地存在了,但如果我们从尊重孩子的需求出发去深思这个问题的话,会发现这一正常现象其实并不正常。一切从孩子的利益出发,从着眼于孩子的兴趣出发,科学引导家长的育儿观,规范兴趣班的管理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幼教科长)

  家长说

  跟着孩子的兴趣走

  ■徐勤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发展一项或几项兴趣爱好,对于身心健康是极为有益的。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教育的过程,需要父母悉心培养,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

  首先,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我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喜爱。他经常拿起画笔,不停地画着,看他画画的时候非常专注,能独自坐在那里画很长时间,而且他的画非常新奇,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发现了儿子对绘画的兴趣后,我就有意识地对儿子的绘画给予关注,经常欣赏他的绘画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儿子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另外,父母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鼓励。为了鼓励儿子绘画,我总是作为儿子作品的欣赏者出现。我从他的作品中挑选出几幅,悬挂在他的房间里,每隔一段时间,儿子画出新的作品,我就把墙上的画作及时更新。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喜欢研究二战的历史。每当他兴致勃勃地为我讲述有关二战的事件时,我总是饶有兴趣地听着,并偶尔提出问题向他请教,儿子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再其次,父母要创设有利条件,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儿子喜欢绘画,我就帮他选择颜料和画具。儿子喜欢研究二战,我就帮他购买《二战军服全记录》、《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罗斯福传》等书籍,甚至有时候我会陪他一起看二战的电影和纪录片。儿子喜欢音乐,我们就经常一起去剧院看交响乐团的演出,儿子因为喜欢听林肯公园的摇滚乐,从而喜欢上了电吉他,我陪同他去乐器行买回电吉他和音箱及电吉他演奏入门书籍,并且我是他弹奏的乐曲的第一个听众。儿子喜欢美食,闲暇时间我与儿子共同研究美食的做法,他做的日本寿司、意大利面等已成为我家餐桌上的经典美食。

  经过长时间的关注和引导,绘画、音乐、美食和二战史已成为儿子稳定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陶冶了儿子的生活情趣,使他的闲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7-16/1975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