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乡村振兴”群主潘晓利

[db:作者]  2018-08-2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潘晓利(右五)将西瓜与文创相结合,把课程设计成可尝可玩可赏的创意培训活动,让西瓜“盛开”富贵花,产生多元价值与影响力。 学校供图

    谈起自己的养虾经历,浙江德清农民沈有根说,他得感谢一个“微信群”。

    半年前,沈有根发现,隔壁村养青虾效益不错,就三人合伙,在自己村模仿对方的模式养殖,可产量始终不高。偶然间,他听说德清县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潘晓利有个“青虾养殖技术指导与交流群”,就赶紧刷了二维码进群,向潘晓利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很快,潘晓利联系了水产专家,专门针对沈有根等一批新养殖户开展了4期青虾养殖培训,还带着专家上门指导。从发现问题到进群求助,不到两周时间,沈有根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虾塘的产量上来了,我的经济收入也上来了”。

    “成校要及时发现农民的需求,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这就是我建微信群的初心。”潘晓利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5年7月,潘晓利调入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从前校长手里接过了一沓厚厚的培训任务清单。利用暑期,她几经梳理,发现一个问题:成校面向农民的培训信息,普遍要通过行政部门一级级向下传达,然后再逐层上报。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参与培训的农民知识储备有多少,这些都不得而知。

    “培训机会难得,如果只走形式,不能抵达农民最需要的地方,这可不行。”几经琢磨后,潘晓利建了一个“雷甸成校教育信息发布”的微信群,发布“保育员/育婴师”培训班的信息,一天就集中了200多人。

    参与培训的学员明显体会到一个字——快!学员课上没有学透,老师第一时间微课指导;哪里有招工信息,群里就会发出来。结果,这期培训质量非常高,学员全部过关。

    试点成功后,潘晓利开始了微信群的推广。她带着老师们走村串户,与农民交朋友、心换心,实地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遇到不熟悉微信的,潘晓利就手把手地去教。

    几年下来,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年龄、不同需求,潘晓利精准锁定对象,累计建立158个微信群。就拿当地的支柱农产品西瓜来说,有培养新型农民的“创意种植群”,有提高西瓜附加值的“瓜果雕刻群”,还有服务普通瓜农的“创业创富群”……

    潘晓利担任158个群的群主,各群由成校教师或优秀学员进行日常管理,国家出台啥乡村振兴新政策,有啥致富新资讯,都会及时推送。“我的微信里,大多数都是农民朋友。每天工作再忙,我都要进群看看大伙反映了哪些问题。”潘晓利说。

    一天晚上,有农民在群里抱怨“传统西瓜种植大不如前,在一块地上种没出路”,这引起了潘晓利的注意。第二天一早,她带着老师们跑了20余家水果店及3个大型批发市场了解情况,又询问了几个西瓜种植大户,了解到目前的嫁接瓜技术如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多年会造成肥力衰减、病虫害增多,因此本地瓜品质和产量都在走下坡路,外地瓜对本地瓜产生了较大冲击,“这样下去,雷甸的这一支柱农产品可能会被淘汰”。

    怎么办?心急如焚的潘晓利找到浙江省农科院,对方提供的一个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新型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既可降低虾塘的病害,又可提高土地肥力。养虾也是雷甸的一大产业,何不将其与种瓜“联姻”呢?潘晓利将想法在群里一分享,立刻引起瓜农的强烈反响,大家一下鼓起了劲头!

    潘晓利联系了县农业局等部门,申请这个项目为县级农科教项目。群里种了15年瓜的范国良,主动表态愿在自家田里搞试验。“我在成校学过几年,他们的项目都管用,这回我也信潘校长的。”范国良说。

    为了降低风险,潘晓利替范国良申请了5万元的项目补助,从外地请来专家现场指导,还带他到上海、江苏等地实地考察。范国良一边学习一边试验,不时把最新进展发到群里,群友们看到后,愿意尝试的人越来越多。

    “试想一下,咱们镇3000亩西瓜地与5000亩虾塘若能有效结合,那会是怎样的丰收情景啊!”尽管目前还在第一个轮作期,但每每说起这个,潘晓利和群里的瓜农们都充满了盼头。

    目前,潘晓利建的微信群,群友达3万多人,不少群爆满后又建了二群、三群,其中外乡慕名而来的农民朋友有两三千人,一条致富信息动辄就会“10万+”。

    为了服务好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潘晓利想尽了法子。她邀院士、专家、教授前来传经送宝,请当地的种养殖大户以“师徒结对”方式带领致富。最近,潘晓利成立了一个“好帮手”工作室,里面有法律、公安、卫生、医疗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农民朋友不管遇到啥问题,都可及时得到专业解答。

    “成校光培养技能还不够,得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养。”曾当过小学副校长的潘晓利,没有忘了“德育”。在雷甸成校,她坚持培训班由学员自主管理,大到课程规划的讨论,小到提前烧水、开空调等班务,都能获得相应的“诚信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分值,可以换取别的培训项目。更重要的是,积分为企业招工求职、储备干部培养等提供了依据。

    几年下来,潘晓利的“乡村振兴群”带着农民们做大做优了地方产业,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研学基地。潘晓利感慨地说:“一个个乡村振兴群连接了农民和成校,现在我跑到农村,一打开群就能找到农民学员,这感觉就像在走亲戚!”

    本报杭州8月26日电

短评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教育有为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总的战略实施目标。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中,教育充当着基础发展的重要角色。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培育新型农民,等等,迫切地需要教育带动引领,提供支撑。因此,乡村振兴,教育有位。

    有位须有为。一直以来,县乡成人学校和职业学校是培训农民的最前沿阵地,但很多地方的基层成校、职校,农民培训工作低效无效,既浪费农民时间又耽误产业发展,学校发展也渐渐陷入低谷。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乡镇成人学校校长,潘晓利怀揣一颗“为农民朋友服务的初心”,从农民最真实需求出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将原先自上而下的“要你学”的培训,变为自下而上的“我要学”的培训,这一工作思路的转换,为乡村成人教育注入了生机。

    她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了158个乡村振兴微信群,最快捷地直抵“三农”第一线,接地气、聚人气、解难题,整合资源、筑巢引凤,身体力行、真心实意地为农民朋友造福,将成人学校这个“小平台”,主动搬上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并上演了服务“三农”的连台好戏。德清县雷甸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也因此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急先锋。

    可见,乡村振兴,教育有为。期盼教育战线涌现出更多潘晓利一样的乡村振兴有为人。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8-27/1985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