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沐浴国学阳光 怀揣梦想前行

[db:作者]  2020-03-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来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对于启迪智慧、陶冶品格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第四小学确立了“以仁爱铸校魂、以常规强基础、以细微精管理、以课程(项目)育品牌、以环境美校园、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策略,在借鉴多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学诵读、以德立人”的课程理念,并以“五大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五大课程领域”为落脚点,建立完善了“国家+地方+校本”的仁爱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了“德礼并举、智美并重”的育人目标。

    国学润泽 书香致远

    打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国学气息浓郁的和谐美丽校园,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知名学校,是映月第四小学努力探索的方向。

    映月第四小学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宗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打造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实施与评价为一体的多元并存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并参与了全国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罗兴洪校长领衔课题组编写了《雅颂》《繁星》等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本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诵读视听音像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学校把“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国学特色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普及课程(全校学生都必须参与的集体课程,主要包括“晨听、午诵、一歌一故事、国学操”)、学科渗透课程(语文、书法、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整合渗透国学教育)、自选课提高课程(为在国学方面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的学生提供的课程)、活动课程(学校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和隐性课程(为开展国学特色教育精心打造的国学校园文化)五大类,力求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培养具有“仁爱之道、孝悌之德、礼仪之行、健美之体、平和之心、创新之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仁爱少年”。

    值得一提的是,映月第四小学通过书简式经典阅读长廊、文化石、读书文化环境墙等“楼宇文化”“楹联文化”“甬路文化”的营造,建设“翰墨飘香”的国学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国学特色创建工作的引领下,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2017年被评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智美并重 仁爱铸魂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推动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映月第四小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基础,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以“大课程观”的开阔思路,把各类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为此,学校精心选配课程资源,开发了以“五大核心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为出发点和“五大领域课程”(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道德与责任)为落脚点的“仁爱教育”校本课程。

    在推进“仁爱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映月第四小学以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高雅情趣、奉献社会等5个维度为原点,坚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课程的管理,保证课程设置“常规化”、考核评价“制度化”、教师作用“最大化”、学科培训“校本化”、课程实施“系统化”,保障特色课程的实施。二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仁爱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多元化”、自主课程“个性化”、综合课程“全员化”、主题课程“系列化”。三是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按照“记忆为主,理解为辅,舍难取易,明理践行”的原则,逐渐形成了“激趣—诵读—明意—悟理—导行—拓展”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罗兴洪 陈凯宁)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3-21/19886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