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区域牵头,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db:作者]  2020-04-0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互联网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华社发

    嘉宾

    山东济南市教育局局长 王品木

    江苏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 金海清

    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实验二小副校长 华应龙

    江苏南通经开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赵建华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合力?疫情之下,爱国主义教育要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局长和校长们怎么说——

    学校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和“发力点”

    记者: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您看来,此次《纲要》有哪些新要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新启示?

    王品木: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业之本。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纲要》的出台,对学校教育工作有两个重要启示:一是更加清晰地回答了教育是“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学校必须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贯彻始终;二是《纲要》对学校如何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使学校在贯彻落实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和“发力点”。

    今年,我们遭遇了新冠病毒的突袭。这是一场战役,其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战“疫”时期,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推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金海清:《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班会课、队会课等传统的德育课堂,而应渗透到所有学科的课堂。

    学校要树立“大思政”理念。《纲要》启示我们,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自觉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用更加生动的形式,通过线上课堂,伴随学生们的成长。

    赵建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融入时代背景,又要突出当代主题。《纲要》中指出,要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这就有必要丰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疫情之下,爱国主义教育正当时。危难时刻,全国各地人民群众挺身而出,逆向前进,支援武汉,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成为我们身边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学校应该把抗击疫情当作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看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工程,需整体设计

    记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全过程,就需要系统设计,要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相互融合。如果零打碎敲、各自为政,就会出现短板。区域层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王品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突破口,我认为,关键在于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将思政课打造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堂。

    今年,济南市教育局将着力探索推进“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并已将其作为区域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与此同时,各区县和学校也根据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要求,以课题驱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探索。

    市局“双贯通”项目,第一个为纵向贯通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建设,突出围绕同一思政教学主题,从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前后延伸贯通,形成一体化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第二个为横向贯通的“理论+实践”组合式思政课改革建设,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限制,贯通校内与校外,连通学校与社会,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济南思政课“实践教学版图”。

    为深入推进项目实施,我们将在全市推出一批思政优质课、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思政工作年度影响力人物,切实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金海清:我们的做法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每个学科。南通市教育局评选了全市37所学校为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29门不同学科。每个学科由一两所学校牵头负责,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本校实际又能适应区域推广的经验。这些学校是先行者,是种子校,将来也是领衔校和示范校。

    上个学期,我们在南通市学科德育基地学校——南通经开区实验小学召开了小学“学科德育”现场会,介绍实验小学以“学科育人”为主体,以“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为两翼的行动策略。

    环境育人。该校提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物为载体,物、人对话”的理念,优化校园空间设计。校园处处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子。

    学科育人。面向所有学科,开展学科课程德育研究,让每一堂课都有家国味。如语文课上,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数学课上,引入数学史料的故事;音乐课上,融入创作时的爱国背景……

    活动育人。通过创建“党旗润童真”党建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鼓励所有基地学校探索学科德育的新路径。这是新时期南通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一项创新工程。

    让适合的人走上讲台,让听者乐意听

    记者:在区域层面,我们可以给学校提供很多资源和指导。但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突破口在哪里?

    华应龙: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国一体。从学校层面,我觉得,“国旗下的讲话”可以也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一,讲什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不变、频道不换、脉络不断。可以结合学校、时代、节日等特点与时俱进地精选话题。钱学森是我校杰出校友,他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可以持续地和学生们分享。我校南边是新文化街,北边是长安街,中间是佟麟阁路,西边有李大钊故居,东边有鲁迅中学……这其中的爱国故事都能激励学生。

    第二,谁来讲。秉承“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原则,不是校长主任、年轻老师轮流坐庄,而是根据话题、特长、时节,邀请校内外优秀人士走上升旗台,他们可能是各行各业的标兵、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感动中国的普通人物等,让讲者愿意讲,讲得好;让听者乐意听、植心间。

    第三,怎么讲。情境式的表演、沉浸式的故事、互动式的现场问答等教育形式,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赵建华:我来谈谈。《纲要》印发以后,我们即组织教师研读《纲要》原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着手制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校本实施方案》。我们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途径规划了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细化了各学科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操作指南,编制了一至六年级各阶段“童心爱国”体验活动100条清单。

    学科融合方面,道德与法治课围绕“读懂祖国、守护家园、传承文化”,语文学科围绕“品传统文化”“温红色记忆”“铸民族之魂”,数学学科围绕“知史明鉴”“数据说话”“调查研究”,科学学科围绕“探知中国技术”“感悟中国创造”,音乐学科围绕“赞我国家”“传我经典”“爱我家乡”等板块进行融合。有了具体的路径,爱国主义教育就有了突破点,教育实效就会得到提升。

    疫情期间,我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发并录播系列战“疫”思政课程,内容包括“尊重·使命”“责任·担当”“敬畏·诚信”等。同时,以线上德育为主抓手,开展战“疫”云班会活动。学校鼓励班主任开展“抗疫故事”的班本课程,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教师要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做教育

    记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如何让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到平常的工作中?

    王品木:我们主要通过形成“三位一体”格局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完善市、县、校三级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面对面培训和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

    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我们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万名骨干教师、千名卓越教师、百名专家型教师。市局每年表彰一批泉城最美教师,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去年我们研制出台《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遴选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德育领军团队100人,打造德育领军人物。同时,结合省、市级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和师德涵养基地的创建,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怀。

    金海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些话是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近年来,南通市教育局通过开展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宣讲活动、道德模范教师评选活动、师德修养提升工程培训活动等,为优秀教师提供成长的氛围和发展的平台。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这就需要有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改革。在考试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用考试指挥棒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以考试促进评价改革,以改革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动的改变,将会成为南通的一种新常态。

    华应龙:从教师层面来讲,自身也要努力。第一,在心底里认同。“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如果教师心中只有教材和习题,承担“爱国主义引路人”的感悟大概是很难从心里发出来的。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不做“经师”做“人师”。

    第二,在行为中体现。“我是中国人吗?我爱中国吗?我愿意中国好吗?”借用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我们问过自己吗?华罗庚、袁隆平、屠呦呦的故事,我们能讲几个?每天打开“学习强国”仅仅是执行上级要求吗?总之,认识自己、认识时代、认识祖国,我们才能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

    第三,在学科内渗透。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尤为紧要。我们不能等,要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做教育。近期,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发出《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数说长征》《拾遗“苏州码”》等内容。只有把爱国主义融入血脉,先做追梦人,才能做好引路人。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4-12/198920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