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服务大健康产业 改革应用型本科教育

[db:作者]  2020-04-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大健康产业为双向互动载体,实现产教融合;以应用型高校与大健康企业为立体教学空间,实现校企合作;以校外工作与校内学习为共生教育环节,实现工学结合;以大健康行业领域内稳定就业为教育目标,实现知行合一。”这是桂林旅游学院餐饮类专业“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的概念简述。

    为了推动旅游相关专业教育改革,桂林旅游学院紧扣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培养出一批服务于大健康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从2011年立项到2014年结项,又经历了5年的实践,以餐饮类专业为突破点,成功实现了“四合贯通”人才模式的改革与推行,培养出6届本专科毕业生,根据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证实该模式科学有效。

    起点与终点:培养什么人?

    培养什么人?这是直击教育者行为本质的关键性问题。桂林旅游学院在餐饮类专业“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从国家教育政策、行业突出问题和社会现实情况出发,回答了本次教育改革的起点与终点。

    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各项相关政策,如国家教育部门、发展改革机构、财政部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育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都为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层级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要求与方向。所以在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层面,桂林旅游学院在培育应用型人才方面需要以“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为试点,培养一批水平过硬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在大健康产业领域里,多元而复杂的产业发展形态,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操作技能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等新要求,但当前高等院校所培养的餐饮类专业人才,存在着技能等级较难满足大健康产业消费层次变迁、技能幅度难以满足大健康产业消费者对饮食健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等问题。基于大健康产业当前的行业现状,桂林旅游学院认为,需要在这个专业内培养出一批能够应对多元复杂、瞬息变迁的行业动态,甚至可以引领行业走向的技能型人才。

    社会现状层面,人民对生活幸福和生命健康愈加重视,因此健康饮食、营养均衡、食疗养生等理念成为大健康餐饮产业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基于这样的社会发展现实情况,桂林旅游学院认为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专业型人才,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健康生活品质。

    培养什么人,一直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需要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以行业发展情况为基础,以社会现实为教育目的,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性与前沿性。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基于旅游餐饮业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大健康行业,桂林旅游学院餐饮类专业通过“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培养出了一批技能过硬、能够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专业型人才。

    特点与难点:怎样培养人?

    在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目标之后,依照国家教育政策,以学校教学情况为基础,需要高等院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用理论与实践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集中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特点与难点。桂林旅游学院历经10年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更新,积累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2011年至2014年,桂林旅游学院食品加工与营养健康教学团队负责的广西高等教育改革立项项目“课程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大健康产业背景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加深与企业、行业合作,实施了包括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关键环节在内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2015年至2017年,随着学校餐饮类专业规模、层次的变化,成果的应用对象和内容也相应调整,根据应用反馈作出进一步完善和总结提炼。2017年至2019年,通过实践完善与推广,最终形成理论和实践两类成果,并通过培训服务、会议论坛发言、媒体报道、论文专著出版发表等形式,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具体来说,首先是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餐饮类专业“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为增强产教融合深度,学校通过有效合作机制,充分调动“校、政、行、企、研”五方利益相关者全流程协同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课程设置环节,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以行业前沿知识为核心的进阶式教学任务,形成了符合国际行业标准要求、符合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专业成长需求的餐饮类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相比单一要素的协同合作育人,该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设定上更能把握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丰富教学数字信息资源库。

    其次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过程。学校通过相关企业调研、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活动,设计了一个动态性的课程体系,实施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教学时,践行“泛实践”教学观,将实践场所分为“校内、校外、课堂”3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能力培养形成“认知启蒙初级阶段—技能习得提高阶段—思维反思阶段—能力发展深化阶段”四级递进结构形式,每部分课程之间紧密联结,综合形成循环上升的教学培养效果。教师根据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具体的餐饮管理任务,整合课程内容为多个学习模块,由易到难设定模块化学习性工作情境。学生6—8人一组,随着课程的开展逐一完成项目任务。在“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改革中,创新采取毕业设计作品代替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该课程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迁移能力。

    再其次是一支多重跨界特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组建过程。本次实践打破了师资队伍组织模式和学科界限,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多重跨界组成教学团队,通过与合作单位“师资融合共建”,团队里大师、名师、劳模、技术能手、专家、教授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最后是一批服务大健康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探索了院校与区域融合发展、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人才培养彰显了地域特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据大健康产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从餐饮管理(专科)—烹饪工艺与营养(专科)—西餐工艺(专科)—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层层递进的工作思路开展专业建设。

    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考验的是教育机构落实推进教育改革的能力与水准。桂林旅游学院在推行“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以餐饮类专业为个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积累了一套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与焦点:为谁培养人?

    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落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领域内,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为了社会相关行业培养技术人才,进而推动国家的建设。

    桂林旅游学院“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目标明确,方向清晰。首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当前餐饮类人才与大健康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供需差异,餐饮类人才自身培养模式的升级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动力。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皆源于当前中国社会民众一部分处于亚健康的身体状况,近些年兴起的健身与养生行业就是在这种社会现实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而餐饮类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一支,却不如其他产业的改变来得迅速,因为它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来对行业内部进行一次“大升级”与高质量的“进修”。桂林旅游学院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本着教育的初心,推行了餐饮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这些年来,桂林旅游学院已经在这一方面作出了一些突破,目前共有100多名毕业生成为企业的高层骨干,行业影响力显著。部分学生在大健康产业成功创业,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学生参加全国大赛屡获殊荣。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别、省级比赛荣誉40余项。多个学生团队参加校级、区级、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从用人单位调研数据的反馈来看,2014届毕业生的优秀率达到88.9%,优良率达到全部;2015届毕业生优秀率达到92%,优良率达到全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高,学生晋升发展空间大。此外,该专业学生还参与了多项精准扶贫项目,将技术带到贫困村,也将贫困村的优质原材料变成了帮助贫困户致富的工具。

    为谁培养人?桂林旅游学院餐饮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学生在行业内专业价值的实现,塑造优秀人才,以助力学生去建设社会。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已在桂林旅游学院内部推广开来,今后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专业领域内推行,为社会具体行业培养水平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终圆教育之梦。

    (何志贵 曾朝晖 林信炜 黄莉)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4-12/19893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