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曾经是几代中国人的共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技术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还存在着轻视劳动、劳动教育被弱化等问题。
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劳动教育有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参与其中,要推进劳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其他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角色、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厘清各利益相关者的明确诉求,并深入细致地做好利益相关者管理。
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政府层面应不断强化自身责任,将劳动教育置于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劳动教育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劳动教育的专项资金等;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通过督导和评价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使劳动教育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学校要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各类教育应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劳动教育规律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除了要适度培养、培训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定时、定量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还要特别在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劳动教育活动创设等方面下功夫和出成效。
家庭要发挥基础性作用。身教大于言传,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好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崇尚劳动的领路人。当孩子处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处在中学阶段,应侧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到了大学阶段,则应将孩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
社会各方面要发挥支持作用。要努力破除“重教轻劳”的陈旧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要主动积极承担起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搭建劳动教育平台的社会责任,为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创造机会,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