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阳 绘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地的人才招聘不仅没有收缩,还推出了比往年更多、力度更大的吸引人才政策。随着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到来,各地人才大战日趋白热化。日前,苏州、沈阳、重庆、青岛等城市争相推出各种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落地,不少地方降低落户门槛,甚至提出落户“零门槛”,对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等。
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各地经济增长面临新挑战,人才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人才是第一资源,各地求才若渴折射出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而优厚的待遇在短时间内会为城市发展带来人才红利。客观而言,落户红利不会一时消失,现金补贴、优惠落户等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这只是起点,并不足以支撑人才政策长远走下去。“抢过来”不是目的,把人才留下来,并将人才用得好,才是“抢人才”的真正目的,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长效发展。
如果说引才聚才体现为一种价值观,那么如何用才留才则考验着管理智慧。长远看,单纯靠落户政策、福利待遇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真正的人才更看重职业发展道路是否宽广。因此,“抢人”更需“强人”,各地在竞相推出优惠政策的同时,应考虑如何让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群都能安居乐业。换言之,与其把更多资源放在福利比拼上,不如从根本上壮大有吸引力的产业,不断优化城市的宜居环境。人才只有在相应的产业领域才会发挥价值,各地必须重新思考“抢人才”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拿出支持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基于发展实际打造城市特色产业,构筑产业聚集能力,才有望形成相关人才集聚的产业高地。同时,各地要更加关注高质量人才的迁移偏好,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做到人才到哪里去、产业到哪里去,实现人才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双赢互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取决于一个地方的发展生态。哪里有人才需求与发展空间,人才就会往哪里流动。如何对待人才,是城市发展安身立命之本。比起一拥而上抢人才,难能可贵的是一如既往爱人才,为人才提供相关的工作机会、生活环境、事业平台、发展前景、公共服务等。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情感共鸣更能打动人心。地方政府实施“大手笔”奖励之外,要有长远眼光,健全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文化土壤。具体而言,各地在努力发展经济、改善大环境的同时,应在改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小环境上发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破除人才发展的各类障碍,如此人才就能真正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这也意味着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良性的人才竞争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自由的人才市场,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抢人才”是为了更好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留住多少人才,而是重在打通人才流动的通道,探索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模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让各类人才在流动中联结成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开展良性的人才竞争,才显得弥足珍贵。打破人才流动障碍,破除人才发展的约束,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方能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让各类人才树立安下心来、专心致志的价值追求。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