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

[db:作者]  2020-04-3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近年来,钟灵毓秀的燕赵大地升起一颗璀璨的教苑明珠:她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她是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化工高职制药技术类和仪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她是2019年入选河北省“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百年名校。她就是坐落于石家庄东南大门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多年来,学校围绕“优”“特”“强”的办学目标,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的校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探索、砥砺前行,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打造了传授实业技术、沿袭职教之路,依托化工、医药行业培养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已经发展成为历史文化悠久、校园环境优美、办学实力雄厚、就业岗位优质、成长空间多元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作为全国制药类仅有的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院校,学校将乘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围绕“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聚焦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开创化工医药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努力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扎实迈进。 

发挥领导班子带动作用

培育优秀技能人才

    领导班子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一支求真务实的团队,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共谋职教事业新篇。班子成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分工协作、相互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在2018年度高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中,领导班子和党委书记、院长张炳烛均荣获“优秀”等次。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实施1个工程、落实2个责任、完善3个规则、坚持4个结合、占领5个阵地,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机制。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提升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和任职培训,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系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在专业建设中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党支部主体责任意识,培养和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双带头人”。学校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获评河北省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牵头组建了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并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和河北省“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

    师资队伍优

    教师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校通过内培外引、多渠道培养等方式,大力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改革,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实现教师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积极探索校企双向流通的人才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3.6%,建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校企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及教学执行,主要实践环节教学由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全面实施。

    学校拥有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河北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学校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的学工队伍,辅导员团队蝉联3届河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专科组冠军,拥有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

    近年来,学校教师先后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124项,其中国家级别奖10项,省级奖114项,共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6项,发明专利公布12项。

    培育人才优

    学校作为河北省及全国化工、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战争年代和恢复建设时期造就了大批国家急需的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爱心引领为手段,坚持部门联动、校企共育、家校融合,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和三全育人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不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在教学中探索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四融合、职业能力递进”“工学交融、产学结合”“工学合一、学做一体”“产学结合、学做一体”“三融、四共、五段”“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多种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普适性人才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五级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复合型人才,在校生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未毕业就被抢先‘订购’,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学校党委书记张炳烛说。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技能大赛国家级别团体奖25项,省级团体奖145项。据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98.16%,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86.13%,就业满意度为88.30%,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水平。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多人多次荣获任职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员工”“岗位标兵”……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单位连续多年发来喜报表示感谢。这是企业对化院学子的认可,更是对河北化院的肯定。

传承百年职教特色

铸就时代工匠精神

    浓厚的历史特点

    1909年的中国,内忧外患、国运多舛,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之路,认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效。在此背景下,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直隶补习学堂”应运而生,直隶提学使司委任省视学张良弼先生为首任堂长。

    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更名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河北省工业学校”“河北省石家庄轻工业学校”“河北化工学校”,2002年经河北省政府部门批准,升格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伊始,“直隶补习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简易教法授实业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普通教育”。“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时期,学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业之知识技能,俾得将来从事工业之目的”为实行普通工业之用。学校在国力孱弱、战乱不止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办学并不断发展,为支援祖国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誉。

    百年化院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110余年的发展,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国职业教育从无到有、逶迤曲折、不断发展的精彩华章,记载了化院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

    突出的行业特征

    几度废兴、几经迁徙,无论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动荡办学,还是和平年代的改造调整、发展壮大,直至从中职升为高职,学校传承的精神和文脉一直沿袭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之路,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之理念,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形成了传授实业技术、沿袭职教之路,依托行业培养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作为河北省仅有的以化工医药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河北省及全国化工、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行业影响力突出。学校是:

    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

    全国石化行指委高职制药技术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校;

    全国石化行指委高职化工仪电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校;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一带一路”联盟副会长学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责任关怀院校工作组副组长学校;

    河北省高职生化与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

    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国家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8个。依托国家重点专业,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3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4项、国家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2项,主持编制“中药调剂员国家级别职业技能鉴定5级题库”,主持完成《全国化工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化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创新“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模式,与众多企业在实习实训、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了“订单培养”专业大类全覆盖,真正实现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多主体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

    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检测分析学院”和“中检邦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京津冀分中心”。与沧州临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开设“订单班”,合作设立了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在河北省仅有的学习中心——沧州临港园区大学。学校还与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亿滋国际、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万华集团等200余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如今,学校引领同类专业发展,已成为行业影响力突出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是京津冀一体化所需化工医药类职业技术人才的“蓄水池”,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鲜明的文化特色

    学校校训“学以进德,工以养技”,源自于首任校长张良弼先生的办学初衷:“学以进德,工以养技。汝等宜精之,是乃自立之道也。”校训含义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一流技能、学以致用的人才”, 这契合了我国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学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德技并修”办学模式,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打造协同育人的职教命运共同体。

    文以化人,文以铸魂。学校从办学理念、环境建设、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不同层面,深入融汇红色文化、学校历史、企业文化和时代文化,打造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行业特征、时代特色的学校文化,润物细无声,滋养和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思想、诚实守信的道德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改革进取的创新意识,把立德树人融入“做中学,学中做”,着力培养“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新时代工匠。

    学校不断强化特色建设,形成了一批体现时代特点、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32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连续10余年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国家、省市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新生班大合唱等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西柏坡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讲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故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依托校史馆,深入挖掘学校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百余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深化校企合作,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新型企业学徒制等校企双主体育人方式,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训车间的“三进”工程。

打造双创教育独特品牌

构筑强大技能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强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1998年开设“创造学基础”课程,2006年成立创新教育教研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打造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2015年,学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创建了“五级三融合”双创教育模式,建成“五区一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建设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2017届毕业生杨天成创办了河北利诺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其创业项目“医心医意——医疗设备修复专家”荣获2017年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其创业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杨天成创业的公司运行良好,效益可观。化妆品生产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王建功的创业项目“丝睦头皮头发专业洗护”,荣获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荣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特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互联网+”大赛、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创新创业相关比赛中连获佳绩,共获创新创业类国家级别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获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90项。

    在学校大事项记录簿上,有这样一份特殊年历:2017年,作为24所职业院校之一,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还荣获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创新奖”“优秀院长奖”。2018年,被中国发明协会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创先进工作单位,“智汇”众创空间获评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2019年,作为全国11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实习实训强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化工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接职业能力,建成了集教学、社会培训、技能大赛、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境化、智能型、开放式的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商务部门药品流通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别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17年,化工过程综合实训中心和青霉素钾盐实训车间获得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应用优秀案例;2018年,化工过程综合实训中心入选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应用优秀案例20强,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是河北省仅有的国家商务部门选定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是河北省仅有的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人社部门中国技能大赛的学校。依托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已承办国家技能大赛14场,省级技能大赛20余场;承接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学生实习3000人日/年;承接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中石化建等企业员工培训约5万人日/年。

    技术技能强

    学校拥有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中检邦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京津冀分中心、河北省藏药质量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技能研发平台。依托技术技能研发平台和校中厂河北虎跃化工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学校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为石药集团、华北制药、河北远大集团等2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设备生产、安装等服务,其中为河北远大集团设计的含盐废水处理装置处于全国前列水平,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学校作为京津冀及全国化工、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引领、集聚国内行业力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于2019年牵头组建了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66家单位加入联盟,积极探索政行校企多方合作育人机制改革,初步构建了化工医药职教命运共同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多方共赢;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检测分析学院”和“中检邦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京津冀分中心”,校企共同打造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刘长春 干冀春)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5-05/19905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