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肩负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哲学社会科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如何应用思政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把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服务思政课教学上来,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守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重要环节,致力于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了新的探索。同时,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教学实践,也为思政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进行了极好的诠释。
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认识
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力量源泉。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关键力量,要不断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认识。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重点把握好两个关键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认识,一方面确立学科的优势地位,党委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定期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已成为常态,力求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战略布局、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规范教材的编审方面,通过名师引领、专家带教、团队攻关、师生互动等形式,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充实更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目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确保了教材的整体质量,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发展带动教材体系建设,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教学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鲜明的旗帜,是我国立党立国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最亮丽的底色。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一直致力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教学,从注重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和着力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两个方面,把思政课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方面,学校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理论主课堂、活动大课堂和网络新课堂”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在着力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方面,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单向交流的状态,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科育人的自主与自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创新高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我教育,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促进学生将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既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更是高校改革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水平最根本的推动力。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增强创新能力,把握住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大局,从加强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其中,在加强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方面,为贴近学生思想特点,打破学科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现状,融合了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坚持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教学”“同龄人讲思政课”“经典诵读进思政课”三者结合的教改模式,统筹规划了新时期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将科研、教学要素有机融合在学科建设和规划中,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形成同向同行的整体态势和系统合力。不仅如此,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自觉纳入学科自身发展的价值体系,强化育人力量和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使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性、学术性与教育性功能统一起来,通过协同机制实现育人力量和资源的深层次融合,确保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对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政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在思政课教学中,学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教学、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管理科学研究所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