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助力脱贫攻坚 服务国计民生

[db:作者]  2020-06-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2019年对于语言文字领域来说是极具不平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历程走过了70年,迎来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收官,语言扶贫攻坚克难目标接近实现。

    6月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和我国首部专题性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等6个报告,回顾过去一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合力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国家语委统一部署下,语言文字系统积极作为,大力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努力。”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在发布会上说。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2019年,着力推进部际协调、部省合作、部内分工合作、调研督查、东西部对口支援等工作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

    徐晓萍介绍,2019年成立了由25家国家语委委员单位组成的推普助力脱贫攻坚部际协调小组。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移动和科大讯飞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推广“语言扶贫”APP项目;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239支实践团队2291名大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推普宣传;加强贫困地区幼儿普通话教育,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在9个省区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北京、浙江等东部6省份加强对“三区三州”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对口支援。

    “据统计,2019年中西部12个省份培训教师46.3万人次,青壮年农牧民195.8万人次,基层干部21.3万人次。”徐晓萍介绍,2019年重点加强重点人群的普通话培训,指导和推动中西部省份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推动地方特别是“三区三州”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青壮年农牧民、基层干部普通话培训,并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增强青壮年农牧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主动性。

    此外,民族地区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纳入了2019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指标体系。“各地积极制定落实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举措,推动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徐晓萍说。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又有怎样的部署呢?“围绕两个层面,聚焦两个重点。”徐晓萍指出,将在教育领域,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社会层面,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聚焦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聚焦重点人群包括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学前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和基层干部。

    语言生活多彩斑斓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说,2019年对语言文字领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等语言需求,以及智能时代对语言文字的影响,构成了多彩斑斓的语言生活图景。

    2019年,“甲骨文热”和汉字研究应用延续中华文脉,构筑起文化自信。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贺信,强调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目“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上线,从“形、音、义、码、用”5个维度全面呈现古今汉字的各种属性,成为汉字教学研究及文化普及的重要平台。

    2019年,为期5年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收工,调查范围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份和123个语种及其主要方言,实现工程建设预期目标,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

    “年度字词、新词语、流行语、网络用语映刻着时代印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催生语言热点。”田立新介绍,2019年,垃圾分类成为民生热点话题,产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儿歌童谣、春晚小品等新的语言产品。2019年,央视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以当日播发的《新闻联播》为基础,用清新通俗、年轻化和个性化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深受观众喜爱。2019年是QQ面世第20年,网络语言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正在消解,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

    提升国家的语言能力是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理念,而语言传播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构成。2019年,我国召开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国际版手机移动端APP也于今年4月上线,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累计用户64.7万人,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

    语言文字服务国计民生

    今年,语言生活皮书系列再添新成员,《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正式推出,这是国内首部专题性语言生活皮书,分领域、分区域、分人群对语言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019年学界关于‘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研究取得进展,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在2020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田立新介绍,在教育部、国家语委指导下,专家学者和有关企业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先后研制发布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系列语言服务产品,为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群体提供了多维度语言服务。

    随着冬奥时刻日益临近,国家语委联合北京冬奥组委以及北京、河北等地语委,深入实施《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冬奥术语平台”V2版交付使用,“北京冬奥项目知识图谱资源及问答系统”上线发布。

    2019年,语言文字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正式开播;国家语委设立重大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状况及规划研究”,全面调查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针对大湾区多语言、多文字的语言生活特点,分析语言服务需求,提出大湾区语言建设规划。

    在服务特殊人群方面,国家语委、中残联发布《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出版《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推动国家通用盲文在出版物中应用。

    发布会上,上海首次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第3本地方语言生活皮书。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介绍,做好语言服务是当前上海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理念,面对大型国际性活动的语言需求,上海早在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就开始探讨提升市民英语能力和储备多语种外语人才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进一步加强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服务,推动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面向各类人群、针对多样需求,不断加强语言服务。

    本报北京6月2日电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6-09/200258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