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是高校的“三驾马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沈阳工业大学党委率先提出“让三个轮子一起转”。同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战略部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整合校内外合力,积极打造具有沈阳工业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筑牢专业之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引领教学改革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为了调整以往工程类专业在学术性、综合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中忽略了社会对工程人才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学校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局限,优化课程建设,挖掘并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让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建立了创新创业基础课+专创融合课+开放交叉课“三段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分为有机衔接的3个阶段,贯通4年,逐步提升。面向全校一、二年级学生开设2门必修课;每个专业设置5—8门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课程。学校设置开放式创新创业交叉课程,利用选修课与创新实践学分形式,鼓励学生多学科融合学习。“创新创业实验班”“机电俱乐部”“乡村振兴与设计扶贫”等集结了全校志趣相投的大学生,课程设置的实践比例都在60%以上。
夯实科研能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升级科研育人
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活动为种子、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提升,建设“三层递进”逐渐提升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教师科研课题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良好机制,越来越多的教师乐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主动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训练,学生的体验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开放协作,让科研与实验室不孤单。学校“保障体系+实施体系+成果激励”全过程的制度建设,鼓励各学院统筹规划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鼓励指导教师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形成“指导教师、博士、硕士、学士”四位一体的指导体系。一位经常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年轻教师说,作为立德树人的场所,吸收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本科生勤奋好学、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具有进取精神,再加上年轻人富有批判和质疑精神,使他们往往能够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要教师能够悉心指导,很可能在研究中取得较大的突破。
吸引学生专注——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传统模式下,以赛促学机制不够完善,“为比赛而比赛”临时组队,学生参与率偏低,以赛促学的目的难以达成。为了真正发挥竞赛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学校按“三级”奖励认定创新技能学分,形成“课程、培训、实践、竞赛”相衔接的“四段式”培训模式,提升各项赛事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效果。形成学校足额投入、教师全面主导、学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踊跃参与竞赛俨然成为学子的“必修课”。
紧密衔接,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不独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学校始终以科技比赛为牵动构建遍布各学院、覆盖各年级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首批99所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共建3个国家级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牵头成立4个省校企产业联盟等,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轴心,以“双创”为引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不但增加了师生黏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提升,推动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 政 薛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