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单一变得多元,人们对于教育需求的变化也随之而来,而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教育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评价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它能够更好地激发教育活力,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与教育改革的目标高度一致。
江苏省南通中学创建于1909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亲手创办,是南通市首所推行新式教学的公办中学。111年来,在“诚恒”校训的引领下,虽然校名几经更迭,发展几多曲折,学校依旧正道直行,积健为雄,践行“英才教育”,改革育人方式,实现课堂转型,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了师生“人品与学问的同步卓越”。
作为江苏省首批省属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作为在教学岗位上坚守近40年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始终坚持,高品质的教育应该是“适合的教育”的理念。所谓适合的教育,就是指教育不仅要适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更要能适合多样化学生的禀赋,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舞台、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评价标尺、多样化的管理策略,使学生能有多样化的选择。“凡事必求其适”,“适人”的教育也会是更好的教育。
自2000年以来,学校逐步开始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先后招收了创新实验班、内地西藏班、空军青少年航空班和国际课程班,以特色班为载体、以全体学生成为英才为目标,形成了“创新教育、民族教育、国防教育、理解教育”四位一体的“难忘教育”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诚实、持恒、责任、自信”的必备品质、“终身学习力、实践创新力、全球领导力”的关键能力和“爱国、求真、包容、卓越”的价值导向。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成为学校教育新的着力点。在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和新高考政策改革的催生下,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自2017年开始,开设“创新实验班”,招收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学科特长、具备发展潜能和创新潜质的学生。
2018年6月,为了丰富学校创新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开始引入创新教育实验室在线学习平台,为全体学生开通了学习账号。目前,创新教育实验室已经研发了数百个项目制创新课程,课程类别涵盖理学、工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五大学科30多个专业方向。在选题设置上,实验室以高中生的创新需求为导向,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身边熟悉现象,比如雾霾治理、食品安全、共享单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贴近中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研究主动性和学术规范性,努力培养具有明确的专业认知和发展规划、超前的学科基础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高中生。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年已经有628名学生确定好学习方向并完成选题,近500名学生完成了研究性创新学习任务,在学术表达、科研能力、论文写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的建设目标。学校被列为全国STEM教育项目学校。
聚焦特色教育
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
在多元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内地西藏班、本地普通班、国际课程班和空军青少年航空班的特色资源,在融合创新教育、民族教育、国防教育和理解教育的“英才教育、多元发展”的建设中,寻求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学校开展民族教育的核心。学校充分利用内地西藏散插班的独特优势,搭建平台,让“藏汉一家亲”的氛围在校园内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升华。学校引导和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结对,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进社区、汉藏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帮扶空巢老人、社会公益劳动等服务实践,开展藏文化宣传展示,拉近了南通市民与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的情感,增进了全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我邀藏族学生来做客”“我请汉族学生来我家”和“汉藏结对进雪域”等活动,让汉藏学生与家庭展开互动,形成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在10余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经国家教育部门和空军有关机构遴选,学校自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航空班学生在学习期间,模拟营连管理模式,统一着装,在校食宿。在完成国家规定的高中文化课程的基础上,针对飞行学员培养目标,开展国防教育、军事体育、航空知识、飞行训练等航空特色教育,培养学生坚实的政治素质、坚定的飞行志向、强烈的飞行兴趣、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学生毕业,参加高考和空军招飞选拔,合格者择优录取到空军航空大学,并有机会成为空军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籍”飞行学员。航空班自成立以来已毕业两届学生,有50多名学生圆梦蓝天,3名学生成为北大、清华“双学籍”飞行学员。同时,学校借助这一特色资源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和航空社团活动,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和国家担当意识。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宽阔视野的人才,学校自2010年起开办理解教育课程班,至今已有7届毕业生中的多数进入世界名校。理解教育班的课程由国家新课标高中核心课程和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组成,创造双语和全英文相结合的教学语境,将中美优势课程融合。在加强英语教学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个人发展目标的需求,学校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菜单。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数十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国际交流、出国升学开拓了多重渠道。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中美“千校携手”项目示范学校。
开展生涯教育
提升学生职业理解力
在江苏新高考改革政策形势下,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3+1+2”的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主动选择,学会学科选择和专业选择,有清晰的未来职业规划。为此,学校科学实施“难忘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奋斗方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的生涯教育始终秉持继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另起炉灶的全新教育模式。“难忘生涯教育”是在学校原有“难忘教育”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整体划分为生命生长教育、学业选择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3个部分,以“立志、成人”为根本,以“体验、感悟”为抓手,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学校坚持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生涯教育,对每一名入学新生开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对于个人职业兴趣与职业间的对应关系形成初步认知,并通过信息采集和学生职业性向数据分析,确定需求导向下的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的内容,为学生选科提供数据支撑。在有了初步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了序列化的选修课程,组织多样化的学生社团,倡导项目化的志愿服务,创建主题化的实践基地,开展职业化的讲座活动,进行模块化的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实践、反思,在课程与活动中发现自我、学会选择。另外,学校还通过对高校专业组学科指引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做好专业指导和职业指引。近年来,学校基于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涯指导”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初步实现“互联网+N方”合作,组织多层次、多元化的由生涯指导专职教师、教育专家、班主任、校友、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生发展指导团队。
自“难忘生涯教育”实施以来,学校以品位高雅的校园生活,震撼心灵的仪式典礼,丰富多彩的艺体、科技、人文等社团活动,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根本任务,很好地帮助全体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并逐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难忘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并且被宣传部门表扬,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顺应时代需求,践行多元办学,学校通过多年实践,成果斐然,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以杨乐、张弥曼等24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精英,以赵无极、范曾为代表的艺术大师,以李菊、张希等为代表的8位世界体坛明星,还涌现出一大批为党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领导人、军事将领、英雄模范、企业精英、管理专家以及各类拔尖人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学校营造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文化,开发每一个个体的潜能,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成人、成才。多元办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成长的更多姿态,更成就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成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