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电子产品普及、生活方式转变有直接关系。
主要表现在人们视近活动越来越多,远眺越来越少;室内活动越来越多,户外活动越来越少;静态活动越来越多,动态活动越来越少;电子产品使用越来越早,视屏时间越来越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位居世界前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2018年联合开展了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近视率为81.0%。在患有近视的高三年级学生中,高度近视患者在近视总数中的占比高达21.9%。
当前,仍有一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不够重视,有“拿镜片的度数换考试的分数”这一短视的错误观念,这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需要通过加大科普宣传,扭转家长的错误观念,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提升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
有些家长认为近视只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但不知道高度近视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开角型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导致失明,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仅关乎民族健康素质,更关乎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国防部在2000年至2008年间对《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的数次修订中,曾先后3次降低征兵的“视力要求”,长此以往,这必将影响我国军事、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威胁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不是学校或者家长独立可以完成的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我们要联合各方力量,通过防治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结合,还要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合作,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多学科合作,才能使我国儿童近视问题得到遏制,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要继续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意识,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做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学习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识,支持并配合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的意识,督促学生提高健康用眼的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
学校是近视防控的重要阵地。学校应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要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要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诊断治疗。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
每个学生都要强化“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总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