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你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

[db:作者]  2020-06-1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今年上半年宅在家里,前前后后读了不少书,也看到了不少名师开列的书单。但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总觉得有些书单的书目与书目之间是“隔”的,或者说是“断裂”的。于是你不得不去思考这些书,他们果真读过吗?尽管读书是个人的事,但如果真的去读,你就会发现你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一本挨着一本,读心理学,是一串,读思维又是一串,逻辑又是一串,杂食,不等于乱食。既可以下里巴人,也可以阳春白雪,但这当中是有个脉络的,彼此相通的。

    譬如我这回读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就发现书中许多观点并不陌生,都是在别人观点上的阐发。我以为这本书吸引中国内地读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主旨与框架;二是有些教师读书面太窄,很少阅读教育哲学与心理学书籍。作者理论的前提是: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核心是做教师的自我认同与审视十分重要,有了认同才能执着,有了自我审视,才会兼容并蓄,既不执于一端,又不一分为二。说白了这更多来源于“心灵哲学”和心理学。要具体了解“心灵哲学”,则可以翻翻约翰·R.塞尔的《心灵导论》和约翰·麦克道威尔的《心灵与世界》、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等。“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而要了解心理学最好要翻翻荣格和弗洛伊德等人的书。

    教育学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还是要尽可能多读一点儿,读得少、读得窄难免被人忽悠,更可怕的是你还可能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譬如前几年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时候,我就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结果发现专家们推出的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跟乔伊斯所阐述的教学模式完全不是一回事,后来我在主持区“乡村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站”的研修工作时就跟老师们一起从《教学模式》读到《教学设计原理》《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的条件》,帮助老师们从理论源头明白了“什么是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什么模式不是固化的”“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在哪里”等。我个人则因此进一步增强了与教学设计有关的论著的阅读兴趣。当我读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所倡导的“逆向设计”时忽然发现,我们天天喊“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可是何为“效”并不是太清楚,如何测量更是一头懵懂。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很少关注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评价”的设计。于是这些年我又翻了不少关于认知心理学与课堂观察和测量、评价的译著,如《人是如何学习的》《脑科学与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合理有据的教师评价》《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等。进而对教学设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并由此对第一代教育评价理论到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书籍(如《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做了一番相对集中的阅读,慢慢地弥补了自己在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认知和技术上的缺失。

    回到《教学勇气》,许多同仁觉得不好读,我以为部分原因可能还是读得少。我以为作者的核心是教学的勇气首先是“分离”的勇气,有了与群体分离的勇气才可能有属于个体的教学,然后就是“不再分离”的勇气,亦即要有勇气走进“学习共同体”。谈及勇气,我们还可以翻翻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教育的价值》,作者在《致老师的一封信》中说:“我所说的‘教育的价值’中的‘价值’,有两层含义:教育是有益的、很重要的和有效的,但却是一种勇者之为,是人类迈出的勇敢的一步。”

    还是要尽可能多读几本书,更要读一些似乎与教育无关的有“硬核”的书,对畅销书则要多一点儿审视的意识。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6-18/200367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