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各地学校和幼儿园复学复课后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孟夏时节,万物并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夏季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季节,由于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微生物繁殖迅速,极易导致食品变质。食以安为先,加强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来得正是时候。从这个角度看,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就此联合部署,及时而有必要,体现了对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视。
编织遏制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安全网,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防范夏季食品易腐变质风险,妥善贮存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该冷藏的冷藏,该冷冻的冷冻,尽量缩短存放时间特别是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及时废弃腐败变质食品。这种提醒看似常识,却富有现实意义。揆诸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校外供餐单位不注意防范夏季食品易腐变质风险,也没有妥善贮存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从而导致问题食品流入学校,坑害学生。
尤其是在疫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的现实下,各地市场监管、教育部门更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佩戴口罩和洗手消毒,加工制作场所和就餐场所通风换气,高频接触物表面定期消毒等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显然,无论学校还是校外供餐单位都要落实有关规定,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
编织遏制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安全网,关键在于形成“闭环”。食品从生产到流动,从储存到制作,再到端上学生餐桌,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每个环节都不能存在漏洞。众所周知,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无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还是《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都有重点描述和明确强调。问题是,如何保障有关规定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编织遏制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安全网,重在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有没有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有没有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晨检、食品原料进货查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管理?对熟制食品有没有烧熟煮透?对生熟食品及其工用具有没有分开存放或使用?此外,有没有对每餐成品按规定进行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明确答案,答案不能是模糊的、打折的,也不能是挂一漏万的。
健全监督机制有哪些可操作的要点?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此前,有关部门已经要求,“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每天不少于一名校(园)领导陪同学生就餐”。校长陪餐制落实情况如何,各地学校应积极如实反馈,并在推行过程中健全机制,使陪餐制真正发挥作用。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应付监督部门,有关学校的负责人应被问责。
除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明厨亮灶”工作也要持续推进。事实上,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全力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打牢健康中国根基。比如,2019年9月,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部署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其后一系列行动表明,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整体提升了全国校园食品安全质量和水平。
学校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将学校食堂、以学生为主要供餐对象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作为监管重点,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还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家长陪餐、食堂食品原料公开招标和定点采购等制度,以及推动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探索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都说明校园食品安全不能出现纰漏,也说明维护校园食品安全不是权宜之计。
对校园食品安全,要站在更好的政治高度上审思,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得严丝合缝。一定程度上,编织遏制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安全网,就是“编织”孩子的身体健康,就是编织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故此,除了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还需加强督导督办,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