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破解“名校”建设背后的“强师”之道

[db:作者]  2020-06-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浙江篇)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资源,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充分激发教师的才华与能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对此,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精彩作答,以省“三名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细化具体化产教融合,让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师资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兴旺之势,并“反哺”学校,成为中职“名校”建设的强大支撑。

    “强师”之基 有“融”乃大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58年,是首批国家级别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单位。

    面对新征程,学校明确树立“名校建设,重在强师”的人才观,高度关注“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顶层规划的公布,绍兴市将被打造成国内知名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地和产城融合发展引领高地。顶层规划的推进必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更好地对接绍兴集成电路产业,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做优做特专业,做大做强师资,做精做密人才供给服务,于2019年11月成立微电子学院。微电子学院与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及订单培养协议,已为集成电路产业企业输送近百名高技能人才,真正让学生凭借技能获得“高薪”。 

    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历经数轮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六共五接四定三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特别推出“一系一品”项目,如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创新构建“家企校共融的数控匠星孵化机制”;建筑工程专业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引领企校双主体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有效支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艺术设计系的“集物创库”文创工作室荣获浙江省技工院校创新创业示范工作室称号,同时,“集物创库”文创工作室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被评为浙江省“三名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学校还积极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与开元酒店集团绍兴区域酒店、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和绍兴金江机械有限公司3家企业携手,共同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受到企业欢迎。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牵头组建了旅游、机电两大市级职教集团。其中,绍兴市旅游职教集团为浙江省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成员囊括区域内开设旅游(烹饪)专业的6所中职学校和25家酒店,通过平台化运作、开展专题研讨、举行行业评委品鉴的专业基本功大比武,实现优质资源聚集,深化产教融合。依托平台,学校余铁军、茅天尧两位名师合作开展绍兴本土“越菜传承人”培育,编写了《越府名菜》,特色菜品“鉴湖竞舟”被推荐参加亚洲美食节“香约亚运”,充分凸显学校、企业行业在产学研上合作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经营与积淀,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拥有1个国家级别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10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其中,“集物创库”实训工场为绍兴市中职内涵建设项目“绍兴市创业基地”;而学校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不仅是浙江省再就业培训基地,还是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可承担近20个专业工种三级(高级工)、4个工种二级(技师)、2个工种一级(高级技师)研修培训鉴定工作。

    “强师”之策 横纵交织

    谈及学校的“强师”之策,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盛锡红说:“教师成长,千人千面,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所以队伍建设不仅要从横向上强调团队整合,还要从纵向上关注个体突破。”

    学校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创造性地推出“任务导向 私人定制”双维四基品牌师资培养策略。

    横向维度,学校以任务为导向,推出“精教学”“微德育”“效科研”三大类“任务导向型师资团队建设规划”,让教师在共同的远景基础上抱团发展,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实现学校与教师双赢。 

    纵向维度,学校以培养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全能型”教师为目标,推出由名师工作室引领、名优教师层级孵化、“双师型”教师品质提升、青年教师立体成长四大机制组成的“私人定制式教师发展规划”。学校充分发挥现有9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校级德育名师工作室和1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及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中的引领、辐射作用,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层师资;系统建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或正高教师”名优教师层级孵化机制,铺就一条科学化、精准化、规律化的教师成长路径;聚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构成,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等,促进教师更好地接轨社会,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品质;此外,学校还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在10年内做到“上得一堂好课、练好一项技能、做好一门微课、管好一个班级、带好一类竞赛、写好一种论文、承担一项课题”,逐渐成长为兼具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的职业教育生力军。

    为了确保“纵横双牵引”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的顺畅运行,学校还特别推出四大基础性建设项目。

    顶层设计上,学校一手抓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的组织机构;一手抓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名师奖励专项考核细则》等10余项相关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成效性”支柱。

    精神引领上,学校积极引入绍兴积淀千年的“大禹精神”,构筑“禹道匠心”校园文化,大力弘扬“禹之道”勇于开拓、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精神和“匠之心”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革新精神,激励全体教师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

    改革动力上,学校借力绍兴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学校的“东风”,以科学评价为核心制定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工作实施方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自觉性”原动力。

    渠道建设上,学校通过拓展参观交流式培训、与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培训、开办中德合作师资培训班等,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协作化”平台。

    “任务导向 私人定制”双维四基品牌师资培养,有力提升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职“名校”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强师”之效 实至“名”随

    随着学校“强师”之基的不断夯实、“强师”之策的不断推进,“强师”之效逐步显现。

    “精教学”团队在技能竞赛及信息化教学中收获颇丰,学生楼超宇、樊宇鑫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数控维修项目中获冠军,学校被评为冠军选手单位;学生程远洋、娄宇辰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比赛中喜获“双黄蛋”,创造了同年一个项目两块金牌的佳绩。2019年,教师在各级各类信息化比赛中获国家级别奖项1项、省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19项。“微德育”团队在礼仪教育上打响了自己的职教品牌,集中涌现出一大批学生榜样,其中,杨诗怡同学获2017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机械电子系学生何源龙上榜浙江好人榜,成为诚实守信的“最美浙江人”。“效科研”团队助力学校获评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在2018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中,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占全省40项一等奖成果的7.5%,是全省获得一等奖较多的中职学校。另外,“‘学科+主题’双维化,‘观+听+研’一体化”获评浙江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百项精品项目;“‘四维常态’推进新疆内职班思想政治教育”获评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任务导向 私人定制’双维四基促进学校和教师共同成长”也被评为浙江省中职教育“三名工程”项目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名师集聚效应彰显,2017年至今,有3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3位教师被评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1位教师成为绍兴市较年轻的全国技术能手;1位教师成为全国金牌教练;1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位教师获浙江省中职学校“最美教师”,2位教师获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1位教师被推荐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同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1位教师在第三届中国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教师技能大赛中捧回金奖,1位教师在2017年浙江省第六届农家乐特色菜大赛中获得“金勺奖”,1位教师在浙江省技工院校建筑CAD项目教师组比赛中获冠军,3位教师获评绍兴市中小学教坛新秀,12位教师被授予“绍兴市技术能手”称号,15位教师获评“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8位教师入选绍兴市“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精神如光,照亮发展蓝图;实践无言,迸发澎湃活力。

    强师、强校、强教、强力推进中的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正积极筹建绍兴技师学院,向着“全市领航、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大踏步前行。

    (王丽英 焦大伟)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7-02/200382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