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三大历史机遇,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作为张家口仅有的工科本科院校,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率先实施绿色教育,秉承“学科专业绿色化、培养模式绿色化、科研服务绿色化、教育实践绿色化、校园环境绿色化”的五位一体绿色教育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特色鲜明建筑大学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助力张家口绿色发展,服务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
学校的发展战略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九大重点工程”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建成国内知名、域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建筑大学”的目标,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和“更名大学”建设,把绿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重要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探索现代大学发展的新形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学校地位。学校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在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此外,抢抓2022年冬奥会的时机,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点,支持奥运、服务奥运,在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主动契合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张家口当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省仅有的建筑类高校,学校以绿色、环保、低碳、高效为发展理念,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对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区域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学科专业建设贯穿绿色发展理念
学校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助推首都“两区”建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学科群建设,与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助推张家口经济发展新旧动力转换。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先生指导下,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与生态、绿色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地方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跨学校的协同创新团队,为地方开展绿色科学研究及社会公共服务。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日本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多联机冬季供热测试项目合同,提升了学生实践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传统方式和BIM技术协同进行跨专业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试点,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7个专业模拟完整的实际工程建设项目运作模式,分解项目到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学生组成设计团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
人才培养成效彰显绿色发展理念
学校秉承绿色发展和“三全育人”理念,将绿色教育贯穿到各个专业教学领域,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在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中适当设置部分绿色相关课程。比如,通过“环境学导论”“环境生态学”等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与世界的资源、环境的基本现状,了解生态系统基本的物质与能力流动特点,筑牢绿色教育的知识基础。土建类专业设置建筑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课程,环境类专业设置绿色化学、绿色工艺等课程。另外,各专业还依据专业特点和要求,设置部分绿色专业实践活动。如绿色建筑设计实训、绿色大数据应用实训等。倡导在工程环境下学习,加强实践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例如,学校校内的供热系统和给排水管网由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设计、运营和维护;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依托“古建测绘”实习课程开展了“张家口堡子里古建筑虚拟复原与可持续保护研究”等多项科技服务项目。在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讲授过程中,围绕城镇水质技术、城镇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排水系统优化、山区城市水资源等研究方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中水站(再生水站)、能源控制中心等校内研发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中水站(再生水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理念通过实践内化于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每年在学校“能源管控中心”实践,可再生能源(风光能源)给校园供热的全部工业流程,通过实践,全面体会“零排放”校园所孕育的绿色教育理念。市政工程专业围绕张家口市绿色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研究方向,在绿色空间、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3个方面进行研究。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BIM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成立了“谷雨时代BIM创新大数据基地”,集中培训学生3D模型建构技术,“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已试验成功,实现供暖零排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开展绿色科学研究,促进绿色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张家口、研究张家口、服务张家口”的定位,在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面紧密围绕冬奥会筹办、脱贫攻坚、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等历史任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12月,学校成立了京津冀可再生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此中心是集教学、科研、服务、示范四位一体以及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把风电供暖系统、燃气供暖系统、污水热源泵供暖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补水系统做成模型进行展示,供师生教学、科研、实习使用。同时,搭建“河北省储能供热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和若干个市级平台,加速科技研发,同时申报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
学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国内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多个平台,以应用为驱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生态平衡等实际问题,开展绿色科学研究,促进绿色科研成果转化。学校承担的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风电供暖示范及关键技术研究”和“智能分布式蓄热电采暖装置性能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和成果评价,在可再生能源供热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弹性理论的供热系统优化运行及调节规律研究”、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需求侧能耗管理的城市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研究”和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板式换热器降阻节能技术研究”等3项课题通过专家组验收和成果评价,在能源高效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完成了中国国华电力公司风电供暖示范项目、张家口市政公用热力公司换热站设计等30余项实际工程及科技服务。携手北京市供热协会、天津市供热协会和河北省城镇供热协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联合培养合格的清洁供热人才。
以绿色理念引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以绿色理念引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绿色、节约、环保主题,以节电、节水等为重点内容,努力打造节约型、环保型校园。尽量采用节能型电力设备、照明设备、空调设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学生置身于绿色教室、绿色宿舍、绿色食堂,充分感受绿色之美。学校以新能源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配合张家口生态环境建设和清洁能源发展,建成投运清洁能源取暖(燃煤锅炉电供暖改造)项目,节省电费400多万元。该项目作为“河北省风电供暖试点项目”,项目建设集合院校内太阳能、热泵等技术,使校园内供暖及生活用能全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并有力带动了张家口地区76个“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建设,巨大的示范效应,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中水站启用以来,把全校的洗漱用水和污水都收集起来进行处理,现日产中水700吨,满足了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冲厕用水需求。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学校全面智能化、系统化管理。学校被先后授予张家口市“节水单位”“节水示范单位”“百佳绿化示范校园”荣誉称号。
将绿色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学校积极践行“绿色奥运”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了系列绿色主题活动。其中,“踏雪寻冬、助力冬奥”团队完成的《助力2022年京张冬奥会城市形象的建设——关于张家口市城市景观建设的调研》,以提倡绿色节能建筑等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助力冬奥、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资料参考。学校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目标,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并为大学生践行绿色理念搭建了各种实践平台。依托“河北省高校绿色建材与建筑改造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现有的各类平台,加强对学生在绿色建筑建材方面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绿色城市,助力申奥——张家口地区绿色建筑低成本节能措施调研》作品,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回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7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共命运,已经发展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建筑类高等院校。
放眼未来,昂扬奋进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肖立新 方合林 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