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质量”已成为近年基础教育改革的高频词语。驶入新时代的基础教育,线牵两端,一端关乎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另一端关乎社稷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虽道阻且长,但胜在谋划,沈阳教育人先人一步,愿景美好,定会将理想变为现实。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始建于1950年,至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先后涌现出多位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校长。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经验,使学校逐步积淀形成“求是文化”,以求知、求索、求真的“求是教育”为办学理念,秉持“厚德载物、志存高远”的校训,着力培养学生做人求善、做事求真、生活求美。
课堂主阵地强化质量观
面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校确定了以实践活动课程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核心点。首先,增加课堂教学中探究体验的环节,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创新实验室,采取设计制作、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积极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八年级开设化学学科实践课程,在七年级开设物理学科实践课程,并自主编制、形成了《走进物理》和《生活中的化学》两大学科校本教材。此外,学校实施的单学科课程群实践及主题式多学科实践,不仅实现了学科实践和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更体现了探究、制作、体验等多角度的学科融合实践。如语文学科课程云实践图谱、物理大课程群实践、化学探索生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30余门自选课程等。通过课程的选取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探索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化学学科开展协同式分布教学,在历史和政治、地理和生物等学科尝试整合式主题实践课教学。基于让更多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学校又进一步推进了深度课堂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自主学习课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极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间的智慧互助和共享。
科学分层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自选课、分层课中开展选课制、“走班”制教学,让学生在高阶的问题解决与思想创造层级进行自主性学习,逐渐发展核心素养。
在常态课不断实践中形成智慧成果,各种学科课堂模型逐渐建立,形成“一师一品、名师多品、多师一品”的格局。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为核心,分类形成学科基础教学模式与学法指导模式,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精准对接。
劳动教育夯实成才根基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的肥沃土壤,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是学生成长中的必修课。学校独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开展劳动周、劳动月等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坚持独立设课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打破学科之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边界,创新课程形态,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实现课程育人的功能。开展与劳动教育结合的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在此基础上,学校从4个维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手工制作,充满活力。开设了以手工制作为切入点的主题活动项目,有“粘贴画”“纸模服装”“沙盘设计与制作”“衍纸”“剪纸”等。
STEAM课程,动手动脑。把科技创新教育引入劳动教育课程,开发STEAM课程,以创客套盒和计算机为载体,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等知识解决问题。课堂上学习使用舵机、全彩LED灯、OLED屏和触摸开关、摇杆、温湿度传感器、红外反射传感器等,掌握它们的编程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
学生动手制作多彩景观灯、摇摆机器人、招财猫、旋转牌、自动感应门、自动窗、迷你音乐播放器等。既拓宽了学生思维,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实践基地课程,职业探索。学校每学期在和平区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机器人、模拟飞行、布艺、剪纸、茶艺等10余门实践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基地接触更多学习劳动项目,为未来职业规划、探索、选择提供了有益路径。
社会实践课程,能力培养。“小手拉大手 共创卫生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助力沈阳三城联创工作,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参加卫生清扫,为沈城环境贡献力量。“我和小树共成长”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树木认养活动,让环保意识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打造绿色环保校园。
劳动教育促进了学生多才多艺。在“全国中小学生纸模服装设计大赛”活动中,学生32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12件作品被评为“奥运特别奖”,作为特殊礼品送往奥运会。STEAM课程让学生在科技创新劳动教育中走在前沿,多次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比赛”一等奖等。
在线网课重新定义教与学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的教师团队,既是一支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更是一个勤奋团结、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作为沈城名校,学校主动担当教研使命,疫情防控期间,为了稳定沈阳市初三考生和家长的备考心理和状态,与《沈阳晚报》指尖平台合作,推出本校名师团队主讲的公益课程,科目涉及全部初三学生笔试科目。学生们宅在家里,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64节课覆盖了假期复习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内容既兼顾了初三学生复习的进度,也考虑到适合学生自己在家学习的客观情况。单科播放量占全市2020年中考生的70%。截至目前,阅读总量已达75万人次。与此同时,学校教师还承担省市云课录制30余节。
对教师们而言,线上教学是全新的尝试。初三年级80余位教师从不会操作到熟练掌握,从屏幕共享、分屏教学再到自主开发小程序,样样精通。备课组坚持周周开展线上集体研讨备课,校领导坚持天天线上听课指导。学生在屏幕另一端和教师频频互动,教学内容完美衔接,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
学校顺势而为激活线上教学,将网络教学经验循环传递,成为教学范本。
课前准备。针对少部分学生手中教材缺失、疫情当前无处购买的情况,各学科都为学生准备了电子教科书、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精选教学软件,可实现师生课堂全员视频,互问互答,更方便快捷地提高网络教学实效性。丰富线上教学内容,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习使用交作业小程序等,抓实课前准备。
线上教学。巧妙融合资源,运用PPT、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反馈中,通过板书整理、互动课堂等环节,采用开麦对话、聊天框对话、师生屏幕旁批、共享作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课后辅导。分层布置作业,运用小程序批改,提高效率。教师在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采用录视频、语音讲解等各种形式实时答疑,做到学生有疑问,教师必解答。在班级微信群里集中讲解主要问题,单独语音讲解个别问题,有的放矢。
评价激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肯定鼓励学生,也鼓励家长共克时艰。班级定期录制学生学习小视频,举行中考线上百日班会等,互相加油打气。
4月20日复课后,19个班级全部实现小班化,AB班互动教学、互动提问,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教学实效性,测试成绩也非常喜人。每项教学智慧,都蕴藏着教师幕后的辛劳和付出。
“璀璨明珠镶辽沈,艳丽红旗誉神州”。学校构筑“求是文化”,聚力教育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集体、沈阳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及和平区标兵单位等百余项殊荣,成为辽宁省教师研训基地校、辽宁省课改示范校、辽宁省体卫艺教研基地校、辽宁省家长学校示范校、辽宁省首批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先进校、沈阳市常规管理示范校、沈阳市优质教研基地校等优质品牌学校。
今年,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正式进驻和平区长白岛地区,为建校70周年献礼,全力推动学校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放眼未来,全校将继续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培养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王欣强 朱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