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学子参加重庆市“书记晒文旅”大型展示活动
作为渝北区办学历史悠久的市级重点中学,南华中学校始终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办学的终极目标,坚持“激人上进,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将“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站稳脚跟到办出特色,从普通中学到重点中学,再到努力创建市级特色高中的华丽转身。
新的时期,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南华中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结合时代需求,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2011年起,学校开始了以武术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挖掘传统底蕴,发挥多年的传统项目优势,不断夯实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武术特色逐渐发展为学校对外交流展示的金字招牌。
响应时代号召,发扬传统优势,筑牢学校发展基石
体育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和身体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修养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是任何学科教育都不能取代的。上级主管部门2016年工作要点提到,出台关于深化学校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学校体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紧随其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南华中学校特色发展、寻求改革发展的第一选择。
1.传统武术优势打开学校发展新思路
重庆市渝北区是首批全国武术之乡,而南华中学校正是这片“武术之乡”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50年代,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的赵子虬老师,就开始在学校内外开展武术活动,编写了多部武术专著,培养了许多武术传人。后来,以廖宁、李黎等老师为代表的“南华人”不断传承接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将中华武术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南华特色项目。学校紧紧围绕“武术特色”下功夫,于2016年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
市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核拨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体育课程基地建设,同时学校每年核拨武术专项经费10万元,作为武术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经费及教师补贴,并做到专款专用。目前,南华中学校已建有室外武术训练场1块、室内武术训练馆1间、综合训练房1间、室内健身房1间、擂台1个、跆拳道训练馆1间;拟建武术文化长廊1处、校外武术推广基地1个。学校各类武术训练器械、护具、服装种类齐全,完全满足学校武术教学、武术活动和业余训练的需要。
2.加强师资建设,助推武术教育品质建设
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学校现已拥有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目前,全校拥有专职体育教师11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9人、中学高级职称2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专职武术教师3人,平均年龄36岁,平均教龄13年。与此同时,学校还吸收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除了重视校内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学校还立足于本校实际,以成都体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虎贲俱乐部等部门为依托,签订共建意向,组建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大学教授、武术名家为学校指导专家。学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武术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由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武术专家、俱乐部教练、中学学生组成的“321四级联动”机制。这一创新模式从机制上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外在资源保障与支持,从方法上为学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论指导。
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引领学校转型升级
本着“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精神和“健康第一”的人生理念,南华中学校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为龙头,弘扬传统武德内涵,实施体育教育“五大行动”,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行动之一:以体养德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作为体育课程基地(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南华中学校一大特色。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本身蕴含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同时深挖“赵氏武术”“空竹龙”“龙狮”等传统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弘扬“仁、义、礼、信、勇”传统武德内涵,让学生成为德艺兼修的人,同时彰显“打练并重,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武术教育特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武术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了民族精神,培养了爱国情怀。
2.行动之二:以体培智
“以体培智”是指通过体育学习启迪师生智慧,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学校在积极贯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率先在高中年级开展了“选项教学”,将健美操、舞龙舞狮、拳击、防身术等纳入选修课程中,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目前,学校教师自主研发了《篮球》《啦啦操》《极限飞盘》《龙狮》等校本教材,创建了“321四级联动”学习机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武术课程体系,提炼出了“3010”课型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这些能力迁移到文化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学生文化课成绩明显进步,在近8年高考中成绩稳步提升。
3.行动之三:以体健身
文明其精神必先强壮其体魄。学校通过打造课内课外一体化的锻炼机制,使校园体育运动得到普及,学生体质得以提高。学校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武术特色融入学生大课间活动,组建学生社团11个,自编武术操、南华校拳,推广排舞运动,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如此,学校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体育艺术节,班级之间足球篮球友谊赛、乒乓球擂台赛等活动开展常态化,活动月月有,周周有,次次新,各年级有,各班有,学生参与率超过了95%,师生参与热情高涨。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8%。
4.行动之四:以体育美
在体育基地建设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体育促美育的原则。通过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特色文化,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和武术文化长廊的作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学习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发挥了体育特色文化的浸润作用,完善美好人格,陶冶美好情操。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术散打队、武术套路队、田径队等,学生体育社团大量涌现,激发了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加深了对运动美、形体美的理解。2017年10月,432名学生在渝北区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成功表演大型武术节目《渝北武韵》,惊艳全场。“崇文尚武”的价值追求蔚然成风。
5.行动之五:以体促劳
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一字之差,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关切。体育与劳动,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情感发育、道德养成、人格完善的载体,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体育选项教学,积极开发武术特色课程,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逐年提升,健康的体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在趣味运动会、大课间活动中,融入劳动情境、劳动技能,有效培养了学生辛勤劳动、合作创新的精神。
数十年的耕耘让学校在收获各方认可的同时,也赢得了各项荣誉。多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重点示范学校、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国家“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英语教育实验学校、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重庆市体育课程建设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重庆市体育(武术)特色学校、全国武术联盟会员单位、重庆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有力见证,更是南华中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不懈重视体育、抓好体育的充分体现。在未来的办学路上,南华人将继续践行“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力争建成影响力辐射全重庆甚至全国的以武术与民族传统教育为亮点的体育课程创新基地!
(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