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下水作文②
同学们:
大家好,我对文中的齐桓公颇有感触,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地之德,在容纳、化育万物。国君之德,在发展兴国;弼臣之德,在辅君谋国。以此而言,齐桓公前半生是个好君主,无愧于春秋五霸之首。但齐桓公结局不妙,晚年活活饿死,死后六七十天才下葬,亦属咎由自取。君王欲兴国,必亲贤臣远小人,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易牙、竖刁,致使厨师、宦官当政,这是乱国之象。国君之德衰,其国、其人必衰。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不仅国无“义战”,兄弟争王位亦无“义争”。尽管那时的征伐,总是打着这样那样的神圣旗号,以这样那样的道义理由,其实都是为了“利”。公子纠与小白都是齐国公子,谁先回到齐国谁就继任齐王,小白拼命赶路,走的是竞争正道;公子纠让管仲射杀小白,使的是邪门招数,两兄弟德之高下由此可知。天佑德者,小白终成齐王。
中箭、咬舌、装死,齐桓公小白记恨管仲是必然的。但已经手握管仲的生杀予夺大权的齐桓公,最终采纳了鲍叔良言:杀管仲,仅能泄己愤、快己意;用管仲,才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能克己愤、纳忠言、用大贤,这是明君身具大德、齐国大福降临的气象。
明君之德,贵在有始有终,难在善始善终。若无朝乾夕惕的精神,则易成虎头蛇尾的结局。既戴王冠,必承其重;既有远志,必耐其寂。君王施政,乾纲独断,是没有推诿“甩锅”对象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为国而灭无义之兄,为国而忘一箭之仇,为国而用刺己之人,为国而嘉荐贤之人,皆明君之德行。反之,用佞臣小人易牙、竖刁,是自取灭亡。国家兴衰,青史荣辱,全在君王一念之间,所以君王这“一念”至关重要,须日日正心正行正言,否则,人有不虞之灾,国有亡国灭族之祸。秦始皇倚重赵高,而有遗诏被篡、扶苏被矫诏所杀之恨;唐太宗偏爱武则天,而有篡位灭李之灾;唐玄宗宠杨贵妃,招致安史叛乱之难,他们都曾是一代英明之主,都有不世之功或辉煌盛世,困在未能善始善终。
要善始善终,政治定力是关键;要长治久安,不忘初心是根本。“九合诸侯”不是为了耍威风,是为了复兴周之礼乐之治;“一匡天下”也不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为了“尊王攘夷”,讲政治规矩,合传统周礼,所以孔子夸“齐桓公正而不谲”。
当今世界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各领域都需要大量管仲这样的CEO,但引领者首先要有齐桓公的胸怀、气量、战略眼光和远大抱负,世之先有伯乐、齐桓公,然后才有千里马、管仲。
这就是这个故事给予我的启示。谢谢大家。请大家批评指正。
高三(5)班×××
(作者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附: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