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政课的评价考核中存在测量模式覆盖不全面、能力建构理念不突出、评价反馈时效性不强、评价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新媒体时代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全新的思政课评价考核模式,成为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信息技术集成时空要素、评价要素、交互要素,打造了“求知行远”思政课移动教学平台,构建了新型“时空拓展+泛在学习+精准评价”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模式。学院重构思政课评价体系“九大要素”,运用平台有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互动难、实践难、评价难的问题,使思政课活起来、强起来、实起来。
无限的时空延伸特性实现全程驱动
冲破时间局限,重构覆盖时域。利用互联网的时间延伸性,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校把课堂和课外、线上和线下、校内和校外的思政课学习情况都变成可量化的指标,从学生接触第一堂课到修完整门课程,全程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时量化纳入总评中,促使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从时间区域上看,不仅是每一次作业、期中、期末测试这些传统评价节点纳入评价体系中,而且学生在每一堂课上的参与表现、课后线上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评价节点,都能够在自己的评价表中实时查看,着眼学习的总时间轴,着眼对完整学习过程的驱动。
破除空间阻碍,重构覆盖领域。利用互联网的空间覆盖性,关注不同学习场所的学习表现。从空间上看,平台的空间覆盖性不仅表现在课堂之上,更注重把课堂以外接收任务、搜索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当中。教师将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学生完成并提交不同的学习成果至平台,平台自动将成果评定的分数计入评价总表之中。开展线上虚拟课堂的学习研讨,更是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域,力争做到对与学习相关的全部空间的关注。针对线上学习任务设置研讨留言区、设置线上留言区,研讨次数与质量在评价总表中可以动态查看,实现了对所有学习场景的跨领域驱动。
打破模式惯性,重构驱动时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平台依托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评价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学生能够及时收到教师的评价反馈,让每一个学习环节的问题得到改进。学生在线上开展自主学习后,成果通过平台提交完成,教师一经点评,结果就能立马反馈至每一个学生。评价系统自动采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进度、参与研讨次数、测试成绩等数据,在学生端呈现出一种学习态势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作业的完成进度和质量情况了如指掌,激励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改进学习质量,实现了及时有效的时效驱动。
丰富的资源呈现方式突出能力建构
改变评价标准,重构能力导向。思政课的学习成效评价不应仅为一个等级或一段文字,借助“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平台为学生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更多、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借助“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学生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更丰富的平台和形式。
在“生态文明”专题教学中,学生以《爱护环境你我他 共建美丽新校园》的微视频形式递交学习感悟;对“做时代新人”专题中教师提出的研讨话题,学生们以《新时代、新气象、我的新作为》为题撰写学习小论文;在“经济建设”专题中,学生们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网购调查分析”为主题撰写实践调研报告。
通过图像、影像、流程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学习成效的评价模式更综合、更立体,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改善被动局面,重构能力观测。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在期末评定时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通过所谓的“印象分”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分。在重构的评价指标中,教师运用平台,考察学生在课堂研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在作业任务中表现出来的探究深度等。
例如,在研讨互动过程中,教师们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质量按设定标准赋分并记录下来,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施步骤与成效,也能够被及时地量化反映,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教师通过大数据关注整个过程,科学分析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觉醒中完成能力建构。
优化学习机制,重构激励导向。教师定期将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利用平台的点赞功能,鼓励学生对优秀的作品进行互评。互评结果即时呈现,一方面,有利于使被展示者增加学习成就感;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品激励他人,从而发挥示范榜样的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通过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形成双向激励机制,督促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建构。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多维连接
细化考察范畴,重构评价指标。重构的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到学生的考勤、纪律、作业、考试等传统的评价指标,还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实践教学、社会活动、线上学习等多级评价指标进行细化。
例如,针对学生的实践调研报告,教师分别就该调研报告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及研究结论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逐一评分,最终汇总为完整的实践作业评价表。这些具体量化的指标,按照一定比例构成学生整门课程的总体评价表,就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为全面、细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描绘出一名学生完整的、立体化的思政课学习成效评价图。
深挖考评对象,重构评价主体。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本质,而人又是这种连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更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所有与学生学习思政课有关的表现都作为中心点的一种学习活动来考察。
在内容上,平台采取案例引导法和任务实施法,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的人格,留给学习者足够的探索空间,以实现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双培养。
从形式上,评价主体除了有思政课教师参与,还依托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纳入了更多的主体评价数据,比如辅导员的活动评价、同伴的学习互评等。这些评价数据从不同的维度接入互联网,最终在数据中心集中处理。
精简考评工作,重构计算方式。得益于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教师在不增加统计汇总工作量的同时,能够更为快捷地实现思政课教学评价。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能力,按教学评价需求而设计的软件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当接收到各个维度采集的数据时,自动按照软件指定的逻辑程序开展计算分析,并直观地把结果呈现给用户端。作为用户端的教师工作得到极大简化,一改往日一到期末教师就要面对大量作业批改及成绩统计、评定的慌乱场面,而得到的数据却比传统计算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毛加明 许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