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坚持底线管理思维 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db:作者]  2020-08-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南方医科大学对16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博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消息。此前多所大学也曾以类似原因清退过多名研究生。把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出研究生队伍,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仅依靠此类做法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此类“事后惩治型”做法外,更需要“事前预防型”系列措施。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大势所趋。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责任单位,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毕业研究生的高质量,为国家建设提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主要可以从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监管机制方面来入手。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要由重视结果管理的行政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重视全过程培养的育人思维、服务思维,更多坚持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甄别性评价的理念,即把重点放在如何促进研究生发展成才上,而不是放在如何甄别研究生合格与否上。同时,更多通过中期检查、分类分流、学业指导等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监管,而不仅是通过对最长学习年限以及最后的论文评审与答辩来甄别、淘汰研究生。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要重点把握好“两点一线”。“两点”即招生和毕业,“一线”即整个培养过程。研究生招生和毕业工作要坚持“严进严出”:研究生入学资格要求必须严格,包括入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入学资格审查等环节;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核必须严格,包括学习年限、学分要求、学位论文质量审核、论文答辩等。

    研究生培养过程要坚持“全程全方位”。要重视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各环节,包括研究生入学教育、课程开设、成绩考核、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外审、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常规环节;研究生培养要涵盖全领域,包括学业修习、品德发展、研究素养、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通过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与细节管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顺利毕业、成才,从而保证研究生队伍整体的培养质量。

    要重视研究生课程开设质量。保证课程设置合理、课程质量优质、教学过程完善;要加强教学管理,严防替上课、替签名、替作业等现象。合理确定课程作业类型,主要以实践型任务、研究型任务、问题型任务、活动型任务等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要重视制度建设。如,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注重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也要重视导师的研究生管理能力,更要注重研究生导师的在职提升。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同时,管理部门也要给予导师足够的权利与权力。又如,研究生组会制度、部分特殊专业的双导师制、导师组制建设等。再如,研究生分类招生制度、分层分流培养制度建设、研究生学业预警制度建设。甚至可以基于研究生组会制,探索依托相关相近课题组的研究生学业帮扶制度等。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还要改革研究生导师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要扭转片面以课题、论文、经费等“数量化指标”来评价导师的偏颇做法,更加重视研究生培养的个体与团体指导次数、按时毕业率、成功就业率、论文复检不合格率等,引导研究生导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育人上、而不是“跑课题”上,从而避免“放养”“散养”“替导师打工”等不正常现象。

    客观来看,近20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处于持续扩张状态,部分高校客观存在导师资源与学术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加之部分培养单位的学科设置与课程开设不太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在大幅扩招研究生的同时,如何增强研究生指导队伍、如何提升研究生导师业务素质,尤其是如何协调优质学术资源分配均衡等问题,应该是主管部门、培养单位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考虑的重点工作。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09-06/20052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