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通常是指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代表人类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前瞻性提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认为未来教育必将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旨在培养“集大成、得智慧”的新人类教育。今天,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彰显时代价值,利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人机共育”教育,正成为国际教育的新趋势。所谓“人机共育”教育,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教师与智能教师(机器)的优势,开发人的潜能和“人机结合”智能,培养“创新人”的新型教育。
构建“人机共育”教育,需要跳出工业时代传统“三中心”教育,转向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
新范式——“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未来“人机共育”教育的核心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新目标——培养“创新人”。早在60多年前,麦克卢汉就曾预言,未来电子时代将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唐凯麟教授则呼吁培养新技术革命下的“创造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为我国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如何培养“创新人”?面对新世纪的到来,裴娣娜教授曾指出,中国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如何重构以学习力与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学生学习生成发展之路。学习力是指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和。哈佛大学柯比教授揭示,哈佛大学学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力。
新课程——建立能力发展课程体系。在线教育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即应由应试教育体系转为学生能力发展体系,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个人定制”的学习:“一生一课程”“一生一计划”。
新方式——实现个性化、发现式学习方式。PISA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Andreas Schleicher)曾这样描述未来教育:今天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罗盘,他们要用罗盘去开启自己知识寻求的征程,并且去寻找他们以前所不一定可以找到的答案。这是一种新型教育,在“人机共育”教育构建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化、个性化、发现式学习,在探索、发现中摸索规律,掌握知识。
新评价——采取增值性评价方式,静待花开。采取增值性评价方式,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考试、评比的“竞技场”中解脱出来,这是一场教育变革。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只跟自己比,没有压力,只有探索的乐趣,静待学生“开窍”,最大限度释放孩子潜能。
传统铁路升级为高铁,需要换车、换轨、换体系,教育也一样。实现这一目标,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从解决“一招一式”的局部问题,转到重塑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方式等上,即从工具应用,转到体系、范式的重构上。其实,早在10年前,我们的《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就警示:信息技术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也呼吁教育要进行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对传统教育修修补补。
“换轨”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国家牵头、顶层设计,集全社会力量攻关。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汇集了300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智慧,涉及教育教学观念、体制机制、教学、评价、文化和环境等方方面面,要想改革它,需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由国家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并集全社会力量进行攻关。
引入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企业是社会创新的主体。构建“人机共育”教育,应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源头活水”作用,逐步建立“政府引领,企业创新建设,学校参与”的建设模式和工作机制。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