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专业所学帮居民义务维修小家电
美化社区,共创文明城市
劳动周里,在图书馆整理书籍
用劳动点亮青春,发出响亮誓言
最近,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高专机电191班的志明家发生了一些小变化。
过去一放假就基本宅在家打游戏的志明,连自己的房间都懒得打扫,但到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上学仅半年,这次回家明显“眼里有活儿”了,不但主动承包了家里搞卫生的任务,还自愿申请到社区做志愿者,就连乡邻们的小电器坏了,他也热心帮忙,利用所学的知识修理利落。这些变化虽小,但却被志明的父母看在眼里,既欣慰于志明的成长,又感激学校的教育引导。
“厚德行远,强能立身”,这是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校训,更是教师们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育人的信念所在。其实,劳动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是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这也与“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等具体要求相一致。相较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学校,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储备。位于河北省省会的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自建校之初就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人才培养宗旨贯彻落实在教育积淀、教学设备、师资能力、育人目标、实习实训、就业入职、职业提升的方方面面,不断寻找打开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在点滴中厚植劳动土壤
每天早晨7点半,是石工校教育系班主任张老师雷打不动的宿舍检查时间,之后宿管老师还将对全楼进行检查评比并通报结果。检查时张老师手里总拿着一张表,上面记录了学生内务整理的12个检查点。“有标准,有落实,才有改变。学生想变得更好,就得从每天的点滴做起。”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严谨、细致。
鞋子摆成一条线、牙刷的刷毛要方向一致、每半个月清洗更换床单一次、光盘用餐人走桌净……班主任们从学生入学起就手把手地教,一点点地抠标准抠执行,让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清晨起床到晚自习,从叠豆腐块被子到卫生区包干到班,石工校的劳动教育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了学生的在校生活中。在学生心中植入了“劳动光荣、崇尚劳动、辛勤劳动、精益求精”的种子,在校内形成了劳动光荣的校园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管理讲规矩,执行讲效率。学校日常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更少不了校方的周密管理和督导。目前,全校88个公厕与校园各处地面、墙面、设施都“包干到班”,责任划分一清二楚。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卫生维护标准制度,根据区域和重要性设置了3个级别:操场和花园按照三级维护标准清理,宿舍按照二级维护标准清理,各班级卫生区(含厕所)按照一级维护标准清理。这些,都让学校做小做实劳动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保证石工校劳动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能落地、可坚持。
工学一体化破解劳动教育难题
职业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劳动教育。如何提高人才适用性是摆在每一所职业院校面前的难题。一个不爱劳动、不懂劳动、不会劳动的人,未来很难成为职场需要的人才。如果说学校狠抓行为养成,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那么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职业角色里、在职业劳动中学会自我发展。早在2004年初,学校就与开滦、峰峰河北两大煤炭集团进行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模式的初步探索。2014年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启动后,学校同多家国有大中型优质企业合作,不断完善跟岗、顶岗实习机制。2017年,石工校的机电技术应用、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通信技术3个国家一流创建专业新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专业。另外,更利用变招工为招生、“双导师制”、跟岗实习、引企入校等多个教育教学抓手,提升育人质量。通过走校企共建的路子,为学校增设9个实训室,企业捐赠实训设备价值达200余万元。
同时,学校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修“内功”。“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依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实现“岗—证—赛”三位一体。不仅在实习实训课中渗透劳动教育,还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学生在校经过一年的基础技能及知识学习后到对口企业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职场体验实习,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完成学习。这种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品格在生产实际与服务实践中百炼成钢,进一步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赋能。
5天促成劳动教育蝶变
石工校的“劳动周”教育课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集提升劳动技术、强化劳动能力、培育劳动意识、光大劳动精神于一体的校级劳动教育品牌。
每班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组织精细、管理严格。接到劳动任务后,班主任提前组织班会,明确岗位和负责人,强调纪律。学工部负责人进行主题动员,从劳动教育课的意义、仪容仪表、监督考核等方面讲解,引导学生做好积极迎接任务、以优良的状态投入工作的准备。“劳动周”的5天,学生每天早上7:50准时集合,庄严地举起右手,集体宣誓。那是他们作为本周学校的主人对学校荣誉的承诺,也是为自己做好工作的自我督促加油——厚德行远,强能立身;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提高觉悟,热情服务;精益求精,善始善终。
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他们向教师学习怎么干活儿、怎么把工作做得漂亮,为自己今后就业积累着经验。校园物业组,学生踏着晨曦去劳动,克服身上的“骄娇”二气,无论寒冬酷暑,清扫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只为“砖缝不蒙半星土”;宿舍卫生组,从一楼到六楼,从楼梯扶手到走廊墙壁,一丝一寸都要擦净擦亮,只为“屋角未结一缕尘”;督导检查组,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路见违纪,出手劝导;学生服务组,任何一个学生遇到疑惑或困难,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或者得到帮助;治安保卫组,沐浴着星光巡逻校园安全,闪闪的电筒灯光不知陪伴多少学生进入梦乡……
劳动也需要精气神。“劳动周”中间安排的军训,让学生非常珍惜。正步踢下来,秒变意气风发,内务也能得到“教官高手”指点。通过参加“劳动周”,学生深深体会到,不讲文明、不珍惜他人劳动果实的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不便。所以即使“劳动周”结束,他们也继续保持着自律、勤快的劳动本色。
志愿服务为劳动教育增值
小善渐而大德生。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多年来一以贯之地坚持“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温暖人心”,把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作为辐射劳动教育社会价值的有力举措。校园里燃起志愿者服务不灭的星火:志愿者组织从无到有,吸纳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服务范围从校园到周边社区,再到长期合作的校外服务基地;服务主题从单一的敬老、爱幼、助残、献血、便民到综合性大型公益服务。
自2011年学校首个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已发展成为由6个教学系志愿者协会分会、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并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志愿者服务站、省残联志愿者服务站、省血液中心志愿者服务站、联盟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北苑派出所志愿者服务站等7个校外志愿者挂牌服务站,累计派出志愿者1万余人次,外出活动300余次。
队伍的不断壮大,更带来了志愿服务的“全面开花”。学校志愿团队逐渐下沉社区:机电专业的“小师傅”主动帮居民维修小家电,计算机专业的“准IT达人”帮助维护、维修电脑,中餐专业的“小厨师”亲手制作美味点心和拼盘请居民品尝,建筑专业的“小工匠”清理粉刷小区墙面,学前教育、航空服务专业的俏丽姑娘和帅气小伙儿表演落落大方的礼仪操,汽车专业的学生义务洗车服务,还有更多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清洁社区环境卫生,共创整洁美好家园。师生们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文明懂礼的精神风貌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志愿服务活动也成了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一块宝贵的试金石。
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的背后更展现了学校师生的担当。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天津)和第七届世界军事运动会(武汉)的志愿服务经历,是数百名师生志愿者的宝贵财富。到达驻地后,学生不仅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日常英语对话,明晰工作流程,更要承受每天接待近万人次的超强工作压力。面对这些“风雨”,师生们从未轻言放弃,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密集培训和实际工作中不断体悟团队、奉献、自律、拼搏的深刻含义。学校“青春志愿能量”也因此多次荣获“河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奖”“河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项目奖”“金牌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服务中悦纳他人,在实践中自我蜕变。志愿活动不仅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服务意识得到了提升,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经验基础。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志愿活动,学生懂得了在新时代洪流里,“躺赢”是不切实际的,“懒惰”更是不负责任的。真正的劳动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要用参与、奉献和担当的精神托举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成就美好。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编织出全方位、立体化、隐性显性结合的劳动教育网络,为引导整个教育领域现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样本,作出了尝试;也必将在未来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校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知行合一突出实效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秋时节,历久弥新的劳动教育正在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校园里结出累累硕果。(孙敏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