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殷国雄这本《寻找语文的可能性》一书翻了数遍,遣词熟悉,内容共鸣,实实在在接地气,恍惚间以为是自己十数年教育教学随笔。这本书可以一气呵成地看完,现场感很强。我对这样的文字充满敬意,并觉得作者是难能可贵的,他似乎有意精简文字,尽可能把话说明白,这实在不像被我脸谱化的语文教师。
文学多诗意烂漫,印象中的语文课,讨论过情感伦理人生命运,少有把经济学摆上桌面。在《寻找语文的可能性》这本书中,殷国雄讲《威尼斯商人》会和学生聊高利贷,把《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和桌游作为读写教学的实践,这些,他不是首创也不是唯一,但确实少有语文教师愿意花时间讨论这些不够高雅悠远的话题。
生本位的选题难免需要迎合学生口味,殷国雄并不擅长讨好,他有时会有一种沉浸式的自我意识:他带着学生走,自有人不跟,也有人走散,他似乎觉得路再长一些,走着走着,那些走散的人也会渐渐走来。
记得很久之前,殷国雄找我聊过关于班级管理的话题,彼时我在一个艺术见长的普高连续担任班主任多年,生源谈不上多好,处境和殷国雄有些共鸣。他抛出的观点俨然政治不正确:他认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而我当时自恃近十年的班主任经验,颟顸回复:不需要。他追问,如何进行管理?我搬出制度管理那套,把如何讨论修订班级管理条例、如何招标班级工作岗位、如何选举评测班级管理委员会等等这套所谓“未来公民公共生活”制度体系说了大概。
殷国雄那时已经对小组积分奖惩有一些思考,虽然大概我们彼此都知道,量化细化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但对于我们身处的环境、面临的生源来说,算得上有效的管理。
知其难者而行,直面问题,教育,在生源不理想的普通中学才真正发生。对于《寻找语文的可能性》记录的教学展开困境,我深深明白,且不说他期望的更高更深的挖掘,恐怕连简单识记和叙述也是有些困难的,不用多问便知,因为心有戚戚然。也恰恰是这寻常而不可得,他还愿意蹲着守着等着,竟也有了莫名的悲壮和伟岸。
有其高远者,已走远;留守者,难免失之琐碎。形而上与形而下践履结合而坚持着,可贵矣。
我曾和一位名校的班主任讨论过某个班会的选题,这类公开班会,免不了公共议题、家国梦或者远大前程,讨论到瓶颈之时,我提了些建议:是否不要一如既往地高大上,而是切切实实地聊一聊学生自己最关注最困惑的话题,类似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这位前辈觉得,名校的学生不当如此狭隘短浅,他们应当思考更深远一些。
我们难免有这样的选题偏好,哪些人群应当讨论哪类话题,一如当年“肉食者谋之”的泾渭分明。但你可以看到《寻找语文的可能性》,殷国雄给学生的一些选题,从公地效应自由贸易到打小报告,从穹顶之下到性教育,社会问题或是爱情友谊,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实实在在没有任何标签。所以,他的野心不在字里行间,而在日拱一卒的教学实践。这本书,如他所做的那样,早已超出“语文”的范围。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诸暨高级中学海亮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