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全国示范省,未来将推动粮食生产全面实现高水平机械化,并加快向‘无人化’迈进!”暑假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洪程为2020年江苏省“现代农业作物科技”暑期学校的研究生作了一场“云端报告”。短短十天时间,在线暑期学校吸引超过10万人次观看。
是什么让一场严谨的学术交流在网络上掀起“现代农业作物科技”的学习热潮?作为专业性极强的理论教学,怎样实现既有创新,又能走心?
“将思政的‘盐’适量、恰当地‘调味’进专业教学中,是我们建设专业思政的探索之一。”在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严长杰看来,专业思政激活了传统教学的育人新路径。适当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让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做到科学性和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刘老师在讲转基因技术的时候,针对‘基因编辑’这一热点问题,引导我们就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进行思考,让我们领会‘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规范’等深刻含义,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实力,激发了大家自觉努力的动力。”此次暑期学校的学员朱波评价。
为了促进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学术报告和专业课程中,扬州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可没少花心思。
以此次暑期学校为例,学校以“现代农业作物科技”为主题,共开设了29场学术交流活动,不仅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薛勇彪研究员等20余位国内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们作高水平学术讲座或特色专业课程介绍。同时通过研讨会、分组交流等形式为参会师生提供探讨现代农业学术前沿问题的零距离交流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思想碰撞,促进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信息技术等作物学相关学科领域师生们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严长杰介绍说,学校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紧紧锚定办学特色,推动作物学及相关学科实现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的形成,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才振兴。
“既有专家大咖们的学术讲座,又有朋辈们的学习分享和小组研讨;既穿插有度,又干货满满。”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线上学员朱韵表示,“虽然是线上培训,但是给了我们满满的‘现实感’,这样的方式既‘创新’又‘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