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开始,老师们进入了繁忙的工作状态。在这一时间节点,师德往往在各种会议上不断被强调。从现实情况看,师德看似“远在天边”,其实并不遥远,万语千言归为一句话:把课上好就是教师师德的先决条件之一。
而把课上好,前提是钻研教材、写好教案。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掌握学科教材体系,研究教材各篇、章、节的内容,这是教师工作的日常。在这些环节中,钻研教材、写好教案是重中之重。教师备课要进入角色,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此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当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资源,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便能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把课上好的基础是走近学生、研究学生。研究学生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一般说来,在学生做错事后,不歧视、不侮辱他们,很多教师都做得到,但能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误,欣喜于学生超过自己,就不那么容易了。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其威望自然而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善于运用夸奖的方法激励学生的成长。这种夸奖是教师颔首于学生的一隅之见,是教师赞许于学生的一得之识、一技之长,可以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一篇作文的褒奖、一次作业的展示,最终强化学生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等积极品质。
把课上好的关键是不断学习。“身教重于言教”,是值得回味的教育箴言。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对读书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是一种无声的示范。教师要通过学习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读与学科专业有关的书,包括课标、教材、专业杂志和本学科前辈的著作。二是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从孔子到陶行知,从苏格拉底到中国当代教育名家,都要了解其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三是读提升自己人文和科技素养的书,哲学、美学、历史、文艺等都要有所涉猎。教师读书越多,对教育本质认识往往越深刻。理想的教师应该过一种读写为伴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当下教育的现实环境下,教师要从“讲师”转变为“导师”,从“教者”转变为“学者”;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与学生一起分享真实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场。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教师还要牢记使命,不轻慢课堂、不应付学生,做到了这些,能收获职业成就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是师德具体而生动的一个体现。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