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随着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年级新生错时错峰到校上课,新学年的招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据了解,今年该市招生咨询热线电话量、12345平台诉求件同比分别下降40%、45%,未发生网络发酵舆情事件。
“近年来,我市招生信访咨询数量逐年下降,尤其是今年的招生报名显得格外‘静悄悄’。”龙岩市教育局初教科科长张开延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平稳有序的背后,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教育部门大力推行“阳光招生”,探索运用“制度+科技+监督”的实践成果。
规范招生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公平接受教育,事关教育形象,也关系着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2017年,该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制度,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前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及公告栏等形式,把招生全过程主动向社会公开,从源头上防止暗箱操作,杜绝“权学交易”“钱学交易”,推进教育公平和提升社会公信力。
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先后作出批示并带头承诺“不打招呼、不批条子”,全市7个县(市、区)的县处级领导纷纷签订“阳光招生”承诺书,以上率下,带头破除特权思想。市、区两级教育局领导和中层负责人每年都签订《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承诺书》,承诺严格遵守“十项严禁”“十不准”,教育局领导子女的就学也严格按“阳光招生”政策执行,无一享受特权。
今年招生季,该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围绕“公平公开、便民利民、智慧监督、全程监督”四大功能,进一步建立完善“龙岩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尤其是中心城区实现了“五个一”,即一个入口、一个平台、一个政策、一个口径、一线监督。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在该平台统一发布招生方案、政策解读、招生过程、录取结果,建立起“市区一体、市县统筹”的阳光招生工作新机制,形成一个端口导入、一个政策到底、一线监督到位的良好招生格局。
“‘阳光招生’制度实施四年来,龙岩市民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严格按照‘统一平台、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批次优先、积分排序’等原则,制度化让招生工作更加阳光、更加规范。”张开延说。
引进科技手段更加便捷利民
“用手机登录‘e龙岩’,在‘阳光招生’报名入口填报房产、户口等家长和学生的基本信息,我就给孩子报完名了。”家住新罗北园新村、儿子录取到松涛小学的吴姓学生家长感慨地说,以前甚至出现连夜排队报名,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通过手机报名、审核、录取,实现“掌上办”,省去的不单是家长的辛苦,更节省了教育教学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年新生报名期间,不仅学生家长要填报材料,学校也要对这些纸质材料逐件审核,程序较繁杂、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大家普遍反映强度高、压力大。”中街小学校长陈文彪表示。
在去年试行网上报名的基础上,今年市里协调大数据局、公安、住建等数据接入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阳光招生”平台系统,做到网上报名、线上“一站式”审核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记者从该市教育局了解到,从今年起,该市各县(市、区)统一纳入“e龙岩”报名系统,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一平台同步招生,破解了以往市区部分政策口径不一致、招生政策和报名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尤其是龙岩中心城区的学生和家长通过“e龙岩”实名认证,在该平台线上报名、审核、查询、录取等“一站式”阳光招生,让招生全过程科学、便捷、公开、透明。
创建“3+1”预警更加精准高效
“预警平台显示,中心城区多所学校前三批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并亮黄灯、红灯预警。”7月16日,龙岩市政府召开招生工作专题会,针对预警系统提示扎堆报名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及早研判提出“挖掘潜力、增班扩容”等具体应对措施,研究扩班35个。
为实时掌握报名情况,统筹合理安排学位,充分发挥“阳光招生”平台的违规预警和分析研判功能,今春以来,该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教育局研究创建了义务教育阳光招生“3+1”预警机制,即在“龙岩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后台设计了“报名情况预警”“审核情况预警”“录取情况预警”等三项预警功能。
招生过程中的“潜规则”,不仅败坏招生风气,更滋生“权学交易”的腐败问题。“每份报名材料由A、B两组工作人员线上初审、复审,系统根据两次审核情况自动分析预警,线上实时监督招生审核、录取情况,有效防止违规操作。”龙岩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谢松华说。
据介绍,2017年以来,该市有93名招生工作人员因未认真审核把关学生报名材料被约谈或问责处理,其中,给予组织处理3人,党政纪处分4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2019年“阳光招生”工作进行督查问责,对69件违规认定“原住民”线索进行跟踪处置,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6个“阳光招生”工作违规违纪典型问题,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确保招生工作取得的成效不留“漏洞”。
“综合运用‘制度+科技+监督’手段,实现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在线监督、精准监督、智慧监督,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成效初显。”龙岩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金滨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监督预警结果应用,推动闽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教育红利更公平惠及老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