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蓉莉老师在“绘玩民艺”社团课上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吴克娜 摄
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教师聘用制、薪酬动态管理制都是激活学校治理生态的重要保障。利用制度改革的优势赋予教师决策权、管理权、成长权,激发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算真正用活了制度,盘活了学校,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心下移,让掌握更多信息的人参与决策
对于学校管理,人们通常认为,做正确的事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正确地做事则是教师的本分。但脱离一线、高高在上的决策未必正确,被动执行也未必就能做正确的事,将决策与执行截然割裂其实就是“命令→执行”的传统管控模式。这不仅容易造成管理者的决策失误,还可能造成教师归属感与价值感缺失,工作不主动,做事没创新。因此,将决策重心下移,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规划者、学校制度的设计者,是制度赋能的重要体现。
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凝心聚力、形成共同愿景的重要契机。可有人说,规划学校发展是管理者的事情,教师只需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其实,身处教育教学最前沿的教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整体运行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最应让他们参与到规划学校发展的决策中来。我校在制定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时,专门成立了教师规划小组。在专家引领下,在分析学校现状时,教师们是客观评价、理性分析的“第三只眼”;在发展方向定位时,教师们是共绘蓝图的谋划者;在选择发展路径时,教师们是理性思考的设计者,不仅设计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规划方案,还让教师们在设计过程中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制度是学校规范运行的保障,一些重要的评价制度甚至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按照传统管控思维,教师只能成为制度的遵守者,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嫌疑。我校大胆放权,让制度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中。在学校组织下,教师们对原有考核制度开诚布公地提出修改建议,并得到一一采纳,比如减少备课中形式化的本本主义、优化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把教师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工作中去,等等。大家完善的制度大家遵守,制度更有实效。
项目管理,让志同道合者结成同盟
学校除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一些临时性与创造性较强的工作。如果由学校自上而下地摊派给教师,势必会造成被动接受、消极怠工。让特殊的事情由特别的人采用特别的方式来做——我校将这些工作整合成一个个项目包,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向全校教师发布。教师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申报,形成志同道合的同盟。这种为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而自发组成的项目组,我们称之为项目制教师自组织,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
我校建校三年多来,对于课程改革领域中的特色工作,均采用项目制自组织实施。课程建构自组织主要负责学校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市级课题申报自组织主要负责市级课题申报方案的撰写,还有项目学习实践研究自组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自组织,都是聚焦深度学习研究的载体。而为了促进专业型项目顺利推进,学校通常都会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若问专家介入自组织是否有悖于自组织高度自治的特点,我们的认识是,自组织的自主管理权体现在没有行政上的权威,但允许有专业上的首席。由此可见,专业研究类自组织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谁来策划与组织?我校依然采用项目制自组织实施。由于活动创意类自组织对艺术审美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招募成员时,学校只需根据活动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包,如活动策划组、场务筹备组、节目排练组以及主持人组,分别招募各项目组的领衔人,再由各领衔人去招募志同道合者。像这样因活动策划和组织而集结的团队,我们称为活动创意自组织。为最大限度地给这些自组织提供艺术创造、展示才艺的平台,学校积极做好后勤保障,把管理权还给自组织,绝不进行行政干预。每一场精彩的活动都是活动创意自组织的智慧与才华的展示。
团队评价,让合作式同事关系成为常态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首要工作。走出去、请进来、以点带面辐射一片,这是大多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主张。然而这种点面引领的专业研修方式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效果是有限的。要使其辐射效应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团队捆绑式评价非常重要。
一个学科组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因共同的学科特性、螺旋上升的学科知识序列把学科组内的教师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要使学科联系真正促使学科内教师的行动联系,团队评价的制度保障必不可少。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评选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先进教师,根据学科组整体建设情况分配评优名额;组内自定评选方案自主评选,采用团队整体评价考核教师的工作效能。这种给予学科组的极大权力下放、团队自治,促进了团队融合——共同开展主题研讨、共同进行观课议课、共同策划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组内的教师们互帮互学、共研共享的氛围促使彼此共同提升。
年级负责制将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分解成若干个小型学校,学校把管理权、评价权下放到年级组内;一个级部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育对象、相同的教育目标和相同的教育内容,更应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因此,级部内集体备课、共同策划教育主题活动、共同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为团队协作的常态。学校对级部教育教学过程及质量监控进行捆绑评价,为了共同的荣誉,级部内教师保持开放而真诚的心态,资源共享、问题共商、方法共议,教育教学工作在大家步调一致的基础寻求创新。对于级部内部的考评,均在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的原则下实施,级部内合作式同事关系就此筑牢。
放权赋能微创新,让教师们以制度为标尺丈量自己的行为底线,以制度为保障自主创新激发活力。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