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国家语委2018年开始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在提高国民语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升青少年的语文素养,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校作为中华经典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华经典,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为学生编写经典诵读的教材、读本,带学生领略古典名篇佳作,感受先贤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并将其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师资培训,并着力向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倾斜,提升教师的语言文化素养,建立一支具有文化底色的教师队伍,助力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语言承自信,语言文字是培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基石。近年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中华语言文化类品牌活动和节目,从字到词到篇章的深入挖掘,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开展诵写讲大赛、中国节庆日诵读等接地气、聚人气的语言文化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为了让广大群众在浩若烟海的中华经典中明确应该读些什么,工程构建了“中华经典资源库”,含约1.2万分钟的诵写讲视频资源,为了让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贫困师生们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并邀请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示范朗读,推进了中华经典的视听化作品开发创作,对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推普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聚焦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困中之困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了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和师资缺乏的困难。通过开展“送经典下基层”,将优质师资、展览、文化作品、经典学习资源送到基层,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践行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推普脱贫理念,为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消除交际障碍、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近年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面向港澳台青少年开展诵读展演、培训研修、游学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体会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魅力、欣赏经典诗文的永恒之美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开展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探索有效服务海外学习者的手段和途径,积极推动中华经典海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为提升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语言文字既是信息载体,承载着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发挥着育人、化人、培元、铸魂的作用,又是交流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结合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