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

[db:作者]  2020-10-2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沿革,岁月变迁,区域调整,曾几易校名,2017年定名为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是梅村实小在2002年提出的课程主张和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强调儿童全面而自由的个性发展,强调课程对于学生的适应性。

    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建构起了学科、社会、儿童三位一体价值取向的课程发展文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围绕“为了每一个”“设计怎样的课程”,展开了个性化教学、课程校本发展、儿童课程参与等行动研究,在分层课程目标、多样课程形态、选择课程内容、多元开发主体、丰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一步确立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内涵理解与理念坚守

    这里的“每一个儿童”,是类与个体的结合,有三层意思:一是面向所有儿童的每一个,二是每一类儿童,三是面向个体的每一个,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对“课程”的理解,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时代,可以形象地把课程理解为学生发展素养的阵地、场域、土壤或载体,强调其过程性、整合性和渠道性。

    每一个儿童都具备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优势,每个儿童的个性都与众不同,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各具特点。儿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可以通过课程创造的。让课程更适应儿童,让儿童发现更美的自己,并“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是提出“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这一课程主张和理念的出发点。

    课程设计与文化重构

    1.课程觉醒:尊重儿童权利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学校对课程有了更全面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主要反映为两点:

    重建课程概念。课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是跑道、跑步者及跑步过程的整体结合,只有得到学生的理解,才可真正称之为课程。

    唤醒课程意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体认。尊重儿童视野,从儿童视野出发,结合地方特点、教师特点,充分调用整合资源,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改、编,让教材更富灵性,更适应儿童。

    2.课程领导:推动教学改革

    以课程领导推动教学改革,成为学校研究工作的常态。如何以课程领导推动教学改革?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

    倡导引领靠校长,校长是学校课程校本开发的领导,主动地领导课改,包括课程理念与理论的研究、课程技术的学习、学校愿景的描绘、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教师内在动机的激发、开发团队的建设以及与社会、家长的沟通等。

    分权赋能给教师,教师是课程校本开发的主体,在参与学校甚至更高层次的课程开发工作时,教师的课程意识进一步得到培养,课程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课程文化:发展师生个性

    在新课程的视野中,课程正逐步实现从文化传承工具向文化主体的地位转变。学校需要构建的是个性化的课程文化,或称之为有利于师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文化,关键的是,学校中精神化的课程文化应是个性化的。

    学生在学校能得到生态发展,即通过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与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在广度上实现多元发展,在深度上实现充分发展,在整体上实现和谐发展,在与周围的环境(包括人、物、氛围等)的交互中实现共生发展。

    教师在学校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发展的幸福。围绕“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长于合作、勇于表达、敢于创新”的实小教师品质,不断超越自我。在课程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与同伴一起,逐步唤醒主体意识,掌握开发的原理与方法,并不断付诸实践,实现与学生、与课程的共同发展。

    行动框架与课程实施

    1.构建全面且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如果说土壤是对课程的形象比喻,那么不同的土壤提供什么养分、达成何种目标、培养具备什么特质的实小学子,则是每一个实小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学校提出要围绕人格、体魄、智慧等关键性维度,以敏而好学的至强儿童为目标,构建“立德修身课程、知识传承课程、技能习得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四大板块的四向课程体系,激发儿童课程参与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在深度上充分发展、广度上多元发展、整体上和谐发展、相互间共生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生态发展。

    在四向课程体系中,立德修身为根本,文化传承是基础,技能学习得才艺,综合实践涵素养,各板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互相融合,目标都是指向发展学生的人格、智慧和体魄。

    2.搭建基于校本教育的课程框架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课程内容、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在内的静态、动态的课程实施框架需要不断地改革和调整。因此,学校将课程校本开发调整为课程校本发展,搭建并完善学校课程实施的框架体系,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层级化建设、校本课程的多元化开发三方面。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分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优化传统课程;二是在实验班进行翻转课堂,通过对慕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的研究,寻求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突破。

    地方课程的层级化建设。地方课程分为新兴课程、技术与实践课程、地方文化课程,主要在三至六年级实施。    

    校本课程的多元化开发。建设PPAS“强壮儿童”课程和JA青少年成就课程。JA课程是以商业、贸易、经济等为主题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理财、创业、团队合作、沟通等技能。

    课程多样与评价多元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核心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动机水平逐步内化的条件有二:一是个体知觉自己有能力胜任某件事,二是感到行为是自我决定的。

    因此,在研究实践中,学校一方面注重开发足够丰富且能覆盖人的多元智能领域的课程,吸引并引导学生发现更好的自我;另一方面注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儿童为中心,赋予儿童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拥有课程的获得感。

    1.丰富课程种类,解密每一个儿童的优势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和唯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之所以会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原因就在于此。对于教育而言,在相对单一的基础性、保障性的国家课程之外,开发尽可能丰富并且能够覆盖学生多样智能组合的校本课程,就有可能让学生发现更优秀的自己,埋下未来发展的种子。

    基于此,近十余年来,学校开发了拥有六大类近36个项目的“菜单式”艺体课程,以及包括“未来工程师”“能工巧匠屋”“电子探索宫”等12个项目的“走班”制科技课程。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绘本”幸福课程(Positive Psychology based on picture book)、“菜单式”体育课程(Elective PE Curriculum)、“菜单式”艺术课程(Elective Art Curriculum)、“项目式”科技课程(Elec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为课程群的PPAS儿童课程。

    丰富的课程,滋养着儿童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感,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个性化课程实施,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状态

    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的课程梦想。为“每一个”设计课程,教师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重视“每一个”的发展,尽可能寻求个别化教学的契机。

    (1)四轮驱动——课程设计的行动策略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横向上通过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建构,教学内容的人本化处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融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实施,纵向上从各学科本身的要素入手,合纵连横,追求传统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实施。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譬如扬长匹配策略、学习风格的补短策略、学习能力的补短策略、认知方式的失配策略及发展个性策略等。

    (2)AI介入——精准教学的探索展望

    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即使是对同一学习内容的教学,每一个学生的课程安排都应是不同的,应随着用户水平的变化而自动变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AI人工智能的兴起,一大批优秀的教育APP应运而生,如习网智慧教育平台、作业盒子、洋葱数学、晓黑板等大数据智慧云脑,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借助这些平台,学校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让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

    (3)权利赋予,唤醒儿童主体意识

    “十二五”期间,学校探索了儿童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研究,这是对课程传统观念的挑战。每个儿童心中都有一粒种子,一旦被唤醒,就会以一种茁壮的方式,成长为属于他们的特有姿态。作为教育者,只要充分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各自施展的舞台,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比如“走班”制科技课程,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并且通过选课、“走班”,体验“我的课程我做主”的课程获得感,打破行政班的束缚,以项目建班,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汇聚起来,用学习预案推动课程实施,用“走班”护照创新评价机制,在项目选班上既可以以一学期为周期横向换班,也可以纵向深入研究,用两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

    3.成长评价,激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校从评价的四大要素进行设计和实施。在评价目的上,根据评价的发展性原则,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根据评价的全面性原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在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情绪发展、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作出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根据评价的客观性原则,采用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方法上,根据评价的多样性原则,让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让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次评价、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护照”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植根于实小的百年办学实践,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教好每一个农民子女”。因为有了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学校的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蓬勃发展,个性化教育在“十五”至“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入推进,并且硕果累累,“十五”期间荣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学校荣获江苏省首届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并获“沪、浙、苏”长三角地区教育科学研究优秀团队奖;2017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STEM项目试点学校,2020年被江苏省教育部门评为2019年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

    (邹 莉 朱 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11-06/201166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