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解锁“既专又通”的通识教育新模式

[db:作者]  2020-11-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武汉商学院学子在开学季为祖国点赞

    2018年,武汉商学院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探索湖北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之路。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开展“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建构并完善“两个课堂”“三不理念”“五个领域”的育人体系,用“工匠精神”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解锁了“既专又通”的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新模式。

    两年来,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自觉把奋进的脚步与国家发展的脉搏、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结合商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武汉商学院推出了“中国商道”“语言传播与艺术”等爆款课程,引发超千人争报国学班的热潮;把方寸课堂切换成数十种不同场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优秀人文社科作品的魅力。通识教育成为涵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卓越品质的沃土。

    深化教育改革,打造“量身定制”的通识教育体系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

    武汉商学院校长王清华介绍,作为商学院,商科和工科是学校的特色所在,但学生存在不善沟通、逻辑思考能力不强等短板。2017年,学校曾对毕业3至5年的校友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通识教育与应用能力的缺失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与阻碍。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兼具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沟通表达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王清华说。

    2018年5月,武汉商学院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成为湖北省近30所应用型高校中的排头兵。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如何结合应用型高校建设,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通识教育学院首批研发了六大课程模块:国学与商道、科技与创新、文明与礼仪、思辨与表达、艺术与审美、管理与服务,在此基础上,拓展相应课程,形成商科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体系。

    建院之初,学校提出了“博物修身,别具匠心”的通识教育理念——“博而能通”是通识教育“通才”理念的基本内涵;“修身”“修己以敬”出自《论语·宪问》,孔子认为慎重地修养自己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表明“成人”乃是事业的基础,同时彰显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塑造君子人格、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别具匠心”体现的是通识教育理念,是冀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构建“两个课堂”,提升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通识能力

    回顾武汉商学院的发展历程,红色基因一直是每一代武商院人奋斗的底色。1963年,烹饪、照相、理发3个专业撑起了武汉市服务学校(武汉商学院前身),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具有34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拥有特色商科专业集群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新秀”。

    武汉商学院通识文化教育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介绍,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通识”姓“马”,为学子擦亮青春奋斗底色,引导学生共担时代使命,共逐青春梦想。学院打造“两个课堂”,把方寸课堂切换成数十种不同场景,为学生打造了可体验、可互动、沉浸式的课堂新体验。

    通识教育学院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教学生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地,引导学生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领悟和成长,鼓励学生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在实践中学习先进典型,践行优秀品德。学院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教师带着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反哺社会,服务地方。此前,学院曾带领学生深入武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完成了东湖风景区第三方检测项目,发现并及时反馈东湖风景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经师生们的努力,东湖系列项目直接带动东湖风景区旅游经济指标向好发展,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

    武汉商学院倡导每个学生一生热爱一种艺术,了解或学习一项艺术技能,提升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校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通识文化节”“悦读分享”等品牌活动,搭建了“互联网+通识教育”模式,同步开发了线上小视频课堂,引进国内外经典慕课,实现“时间自由”和“空间不限”两大便利,激发学生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向往。校外,学校利用武汉丰富的音乐厅、剧院、美术馆资源,整合相关的艺术类讲座和演出信息,组织学生到现场学习聆听。通过现场沉浸式的学习和体验,学生真切感受到身边优秀的人文、艺术、科学作品,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人的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第二课堂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及通识文化建设的结合。让学生体验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将掌握烹饪、收纳、种植、采摘等劳动能力作为专业技能之外的“才能拓展行动”,让学生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

    坚定执行“三不理念”,系统整合“五个领域”

    在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们被要求做到不简单“窄化”、不盲目“泛化”、不粗暴“简化”。学校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先,讲究实际效果,讲求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不强行对接专业教育;不盲目“泛化”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开设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设计实用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兴趣随意开设课程,使课程内容无限扩展;不粗暴“简化”是指在课程设置上系统性地规划,科学合理地设计,而不是某门课程在知识点上的粗暴删减和压缩。

    在教授内容上,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系统整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艺术与美感五大领域,形成通识教育合力。其中人文科学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和流变,掌握其主要的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辨别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自然科学领域是通过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启迪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科学领域通过对社会科学知识、理论的介绍以及适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各类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能力。而思维方法与创新训练,则是为了开阔学生思维方式,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与美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和阐释能力,提升学生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曲、书法等方面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体验,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

    专业教学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近日,2020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落下帷幕。在这场代表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高水平的赛事中,武汉商学院两组项目成功拿到全国入场券,将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决赛。比赛现场,工科出身的项目负责人耿明宏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两年来,武汉商学院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了湖北省、国家甚至国际的比赛舞台,学生们过硬的技能和综合表现可圈可点。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介绍,通识教育并非某种知识的补充,而是在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后,逐渐内化形成的一种能力和品质。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学生中也反响良好。为了打造深度融合的教学业态,学院积极参与通识教育的微群互动。从省内和全国两个层面齐头并进,就通识教育与相关高校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利用假期,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走访企业、文化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项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还促进了学生管理、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全面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0月24日,由武汉商学院发起并建立的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国际联盟,将整合国内以及澳大利亚、塞浦路斯等国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通识教育。

    武汉商学院党委书记刘志辉表示,高等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识教育的作用就愈显突出。应用型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探索与国家、与世界同频共振,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模式,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商道惟诚,知行致远。武汉商学院应用型通识教育用3年的砥砺前行和开拓进取,以谆谆教诲筑牢学子的人生之基,以亲历亲闻启迪学子感悟社会人生,以参与奉献培养学子使命担当。今天,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站在了新的时代起点,再次扬帆,再次启程。(代怡卉)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11-07/201192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