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联通古今、扬弃继承、转化与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难点”,但也是“亮点”,如何把“难点”转化为“亮点”,关键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其中,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作为黄冈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的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巧妙地将东坡文化所具有的敢于担当、乐观自信、光明磊落的当代价值,融入学校115年的师范教育中,创新开办“东坡国学良师班”,培养具有浓厚教育情怀、扎实国学功底的通才型语文教师。
学院的这一创新,不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传统文化“火”起来。让跨越时空的东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
传承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学院立足自身优势,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依托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计划”项目,最终确立“东坡国学良师班”,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习内容,以培养苏轼型通才为目标,打造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国学文化传承模式。
“东坡国学良师班”在考据、义理、词章领域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开设音乐、绘画、书法等文化课程。在考据方面,该班深入讲授音韵、训诂、文字等古代汉语知识,版本、辑佚、辨伪等古代文献知识,为学生准确理解国学经典文献打下扎实基础;在义理方面,该班以传统经典为核心,系统讲解历代经史子集名著,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国学核心思想;在词章方面,通过细读名篇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诗文鉴赏方法和基本的诗词楹联创作技巧,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东坡国学良师班”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国学经典讲解使学生领悟并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国学思想研讨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国学文化活动、境内外名校游学等形式,使学生领悟国学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而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为自我道德要求,最终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
此外,“东坡国学良师班”将结合师范专业传统特色与突出优势,着力提升学生的国学教育能力,为中小学培养具有扎实国学基础的优秀教师,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一项项举措,一次次突破,因地制宜,使得东坡文化贴近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学生心中,“东坡国学良师班”焕发勃勃生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创新
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东坡国学良师班”的创办可以说是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活”到“火”,靠的是人才。为了更好地让具有扎实国学基础的优秀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学院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厚植优势,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方向前进。
学院在大一新生中,遴选30名左右高考语文成绩优异并对国学感兴趣及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建班。选拔具有深厚国学修养、热爱教学的20位教师组成“东坡国学良师班”导师团,每位导师指导1—2名学生。
“东坡国学良师班”选择国学经典名著名篇,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古代文献知识,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邀请相关领域名家、学者来校,为“东坡国学良师班”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与苏轼颇有渊源的安国寺庙,为每一个良师班学生赠送一套《苏轼全集》,“东坡国学良师班”将深入研习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全面探究苏轼思想,准确把握东坡文化内核。
此外,利用实训课程和寒暑假进行游学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传承国学思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与感受。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完善U-G-S机制,打造师范生与中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研修共同体、师范生与实习学校学生成长共同体。
成效
数据无言 更有说服力
“东坡国学良师班”良好的学风,在全院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带动了学院学生学业与成才的良性发展。
一是专业技能提升明显。学生通过“双阶段”“四层级”培养,普通话过级率95%,各类专业竞赛获奖300余人次,其中教学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2人次。
二是教学研究与反思意识增强。近3年获省优秀毕业论文12篇,申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汇编成《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书。
三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情怀强烈。8个社团,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助力乡村教育脱贫。组建“薪火团队”,义务支教8批次,相关事迹已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相关成果已成《薪火》一书。
未来,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掘和提炼好、宣传和运用好,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绵下去。(陈志平 汤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