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养“双高计划”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db:作者]  2020-11-1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施祝斌校长作为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全国教师节表彰大会 学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轮机专业焊接技能大赛 先进的航海360°操船模拟器 中央财政支持的轮机自动化模拟机舱 城市轨道订单班开展实训教学 学校代表队勇夺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总冠军 俄罗斯留学生上中国文化课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1960年,隶属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位于苏通长江大桥北翼。目前,学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50强高校、全国高职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交通类高职院校。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及“交通强国”“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设置专业,形成了“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陆上交通类专业和航空类专业为两翼,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拥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9个、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办学综合实力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学生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全国院校组总冠军,学校培养的船长、轮机长遍布国内知名航运企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全面了解其人才培养的成功秘诀和办学经验。

    立德树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南针

    1.以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双高”院校的首要标志。有目的地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则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江苏航院在“双高”建设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2.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核心思想

    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政课当作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来抓,将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法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构建基于专业的“网络+课堂+实践”的“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并建设新型校园网络宣传育人平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3.“课程思政”是协同育人关键点的重要补充

    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大力推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共行,知识传授、技能授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有效协同。构建以“三集三保”(集中研讨保内容、集中培训保素养、集中备课保质量)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方法体系,以专业育人示范课程为基础的质量提升体系。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突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创造性转化。

    教学团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压舱石

    “打铁还需自身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与罗伯特·卢卡斯创立的内生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于技术进步,技术革新需要受过严格教育和训练的人力支撑,而一支品行高尚、专兼结合、梯度优良的专业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的关键。

    “双高计划”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和高水平专业群,前者要求师资队伍中至少应包括专业群建设带头人、骨干教师、技术技能大师和兼职教师等身份个体,后者则提出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保障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6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印发,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到主要内容均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双高”高职院校而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建是高水平“双师”队伍的重要表征之一,通过完善团队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并通过价值共鸣和政策激励充分挖掘并激发教师的个性与潜能,为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提供有效实现路径。

    江苏航院在专业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以江苏航院航海技术专业群为例,通过实施四大教师培养工程和专业群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建设专业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1.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标准探索师德师风教育和建设的新途径。大力倡导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德师风,让群内教师都成为德育的施行者,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施素质培养和大国工匠工程,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第一,实施专业素质培养工程。选派群内骨干教师到液化天然气船、豪华邮轮、固定和浮动平台上参与航海实践,优化“双师”素质结构,为培养国际高端船员和港航管理人才夯实基础。第二,实施大国工匠工程。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担任专业群产业教授,同时校企合力培养高级船长、轮机长、高级引航员等技术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为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提升教师驾驭“未来课堂”的能力,每年安排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实施教师国外研修工程,打造高水平的“双语型”教学创新团队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群教师队伍的“双语”运用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意识的教师队伍,通过“跨境校企共同体”每年选派科研团队、骨干教师赴国外院校或航运企业进行访学研修、学术交流、挂职顶岗。同时选聘国外合作院校的知名学者或国外企业的大师名匠加盟航海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4.实施名师工程,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型”教科研团队

    第一,实施名师引领工程。为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和能力,引领专业群建设和教法改革,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对专业群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第二,实施师资共享工程。依托“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专业群内组建底层“专业平台课程模块”教学团队,主要由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组建中层“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教学团队,由各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组建高层“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教学创新团队,主要由港口与航运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为培养宽基础、厚专业、能拓展的复合型航运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产教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推进器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2018年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2019年,“职教20条”提出要建设多元的办学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同时支持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建设“跨境校企共同体”,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江苏航院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全国首个“跨境校企共同体”——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行、企、校合作深化共同体的运营机制,合作共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成完整的混合所有制运行制度,构建高职生境外学习交流、实习就业“直通车”模式,推进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促进学校毕业生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毕业生境外高薪就业,跨境校企共同体国际化功能日益彰显。

    海内外成员单位紧密合作构建的“跨境校企共同体”,实现了国内航海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客户端需求无缝对接,为成员单位的国际化师资培养、海外办学点设立、学生境外就业等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7年11月,学校首家海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缅甸海事培训中心在仰光的缅甸MES海事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依托“跨境校企共同体”,创新实施了“跨境融合、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课证融通的“三级三层”(三级: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三层:基础层—晋阶层—提升层)国际化课程新体系。基础层面的课程加大公共英语、海事英语的教学,晋阶层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采用“双语”教学,提升层面的专业拓展课采用全英语授课,形成了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2018年,《基于“跨境校企共同体”的高职航海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构建全过程协同育人体系

    (1)落实双主体育人责任。积极对接行业内领军企业或大型企业,引企入校建立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立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载体,行业、企业、院校三方密切合作,进行联合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团队、共同设计并实施技能评价标准、共建产业学院,打造涵盖“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全过程的行企校协同育人体系。

    (2)打造企业真实生产环境。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在校内建立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能够完成任务式培养的“学徒型企业车间”“企业工作室”等载体,由学校和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试点班学员选拔,共同组建师资并实施教学,把教室搬到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实现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通过设计工作任务的方式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让学生真刀实枪地练就职业技能,获取相关职业技能水平证书。

    (3)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提高“双主体”育人成效。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双身份”学习、“双合同”保障的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机制。修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实施过程性管理和评价,评价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组员评价、导师评价、企业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导师库”,实现在课堂与工厂两个教学场地以及“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培养过程的有效转换。加大试点专业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力度,制定“双导师”特别是企业师傅的选拔、聘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建成一支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制的高水平导师团队。

    3.建设全国航海职教集团,搭建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服务航运业发展需要,经交通部门批准,由江苏航院牵头,联合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国内主要航海高职院校、航海中等职业学校、航运企业、江苏省航海学会、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江苏省船员协会等,组建“全国航海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政府部门主导、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实现航海职业院校之间优势互补。

    (1)进一步完善共享实习机制。全国航海职教集团受中国航海实习船共享联盟委托,于2017年起在每年的“中国航海日”期间,牵头组织国内高职院校师生海上大型实习活动,受益师生累计1000余人次,彻底扭转了部分职业院校因“无船”而导致的海上教学环节缺失的局面。

    (2)高水平推进技术技能交流。全国航海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2018年举办“中船杯”全国职业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焊接技能大赛、2019年举办“金建业杯”全国航海类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教练水平的同时,还增进了校企、校校间的交流,彰显了航海文化和航海工匠精神。

    (3)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以统一的专业标准为纲,通过集团成员间校企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育,实现航海类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分别与产业需要、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的要求对接。2018年,集团成员间校企订单班人数过万人,其他订单人数过千人,集团成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量高达40000人/月,中高职衔接超过1000人。

    (4)高标准开展学生游学互访。制定《全国航海职教集团成员院校学分互认办法》,规范集团内院校游学互访活动,将长三角地区航海类高职院校游学互访模式向全国推广,让游学互访成为提高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元素。

    全国航海职教集团还将组织各专委会联合修订国际化的专业标准,建设和推广更新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努力提升我国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国际化水平,实现跨境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与产教深度融合。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施祝斌)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0-11-19/201208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